《幸福的种子》读后感:一些摘抄
1.如果不是伴随心灵的满足,不论歌曲或词汇都很难留下记忆。
2.图画书对于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3.有涵养的人,是曾经聆听丰富语言而且永志不忘的人。
4.在婴儿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给他图画书”,而是让他听到丰富的语汇,让他充分地活动身体。
5.讲图画书的人能决定图画书的最终价值。
6.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可以觉察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难了解到的。这时双方的关系,将成为日后亲子沟通及人际关系的基础。
7.能同时鉴赏传统与现代的色彩之美,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愈来愈多的人连其中的一种也不懂得欣赏。
8.“我会先将画当作一个整体来欣赏,在确认主题之前,先去感受它的整体冲击力。这种冲击力是由画得基调和扩充性、形状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创造出来的。”——Kenneth Clark《名画鉴赏》
9.好的图画书用趣味盎然的方式,呈现孩子喜欢的事物,让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并且深深地被感动。
10.认知类图画书:这一类图画书的功能,主要是要让实物与图画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并且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这些“事物”。
11.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都可以用“心”看到。
12.据说,孩子在三岁以前已经能够理解一生中所用语言的四分之三。
13.“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神谷美惠子《生命的意义》
14.讲图画书只管一个劲儿地讲就好了,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如果是自然地互相讨论,当然最理想,但一定要做到不落痕迹。
15.年纪愈小的孩子看的图画书,愈有必要用图来讲故事。
16.大人和小孩看图画书是不同的,孩子从封面就开始读图。当大人只注意到正文从哪里开始时,孩子已经感觉到有事情要发生了。孩子在期待着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的心情中,开始进入书的世界。
17.教孩子看图画书时,应该从封面、封二、扉页、正文到封底,仔细阅读每一幅插画。
18.真正重要的是“插画能否充分表达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形”重于“色”。
19.“色”会自动跃入严重,“形”必须自己去注意、认知和解释。换句话说,色会捕捉眼睛,形则被眼睛所捕捉。
20.图画书应该简单明了地说明“时、地、人、事、为何、如何”等。其中,时是时间,地是场所,人是指主角及其他登场人物。这三个要素应该在故事的开头就交代清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民间故事。
21.如果故事中的画面一幕幕自动浮现在眼前,那就是容易理解的文章。
22.图画书文字的好坏,必须用耳朵听听才知道。
23.以幼儿的日常用语,直接按幼儿的想法来叙述。
24.第一,孩子是非常认真地观察图画书上文字与插画的关系的;第二,孩子观察插画的眼光非常敏锐;第三,图画书的插画应该比文字的描述更丰富、更正确;第四,插画家对故事的了解非常深刻;第五,文图完全一致时,孩子会满怀信赖地进入图画书的世界,并体验图画书的乐趣;最后一点是,孩子的耳朵的确非常灵敏。
25.我记得小时候,常常听我母亲和姐姐说,冈本归一、清水良雄、武井武雄和初山滋等人的插画很棒,所以印象里一直认为他们的画就是好画。
26.我观赏每一部迪斯尼电影,都摆脱不掉这种不对劲的感觉。看过电影以后,留在脑海里的不是彼得·潘,不是小木偶匹诺曹,也不是爱丽丝,而是迪斯尼。
27.今村先生指出,迪斯尼卡通成功地秘密,在于“以光来表现色彩”,将印象派的色彩理论应用在电影中。它的色彩和油画,印刷的色彩不同,本身好像会发光,让人眼睛为之一亮。
28.婴儿第一次接触的图画书,最好没有变形、结构不严谨、色彩太虚假的图画。我认为接近实物且插画优美的图画书,才是尊重婴儿认知的读物。
29.语言是非常奇妙的东西,孩子头脑中似乎有使用表情、动作、姿态和手势来交换资讯的程式,在适当的时期给予适当地刺激,孩子自然就能学会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母亲,因为她们对孩子所想的事情,能做出适当的判断或反应。例如,孩子发出“喵——喵——”的声音,母亲立刻就知道这是指玩具箱中的小猫,或图画书中的小猫,还是家里真正的小猫。因为他了解,所以她能对孩子说:“嗯,”孩子的想法和母亲所说的完全一致,就像钥匙与钥匙孔般密合。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在这种反复地情形中,逐渐增强。
30.“这种节奏感并不是存在于我的头脑中,而是在我的身体里或是心里。总之,不是在记忆中的某个地方。我有一种当时播下的种子,现在已经长大的感觉。”
31.如果对主角的长相产生反感,孩子就无法融入书中,但是用熊当主角,孩子几乎不会注意它的性别或种类,而且熊比较没有个性,很大众化,使幼儿很容易将它们与自己联想在一起。
32.鲁道夫·斯坦纳认为,孩子刚出生时,最重要的是呼吸、睡眠与苏醒;当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时,对他们的意志力的培养便显得逐渐重要;到了七岁左右时,就该注重对他们生命力的培育。这里的生命力,据说受到德国文豪歌德的“蜕变“理论(生命逐渐改变形态而发展)的影响。
33.要让孩子们顺利地适应团体生活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使孩子们都掌握”共通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