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是一种人无需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是理财与投资的一种理想状态。实现财务自由,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我们的支出情况,一个是被动的收入(暂时忽略工作等主动性收入),按照我们工资的月单位来说,当我们每个月的被动收入能够覆盖我们当月的各种支出,我们便达到了财务自由的平衡点,如果能够实现结余,个人财务也将实现持续增长。所以实现财务自由可以通过减少我们的支出,增加我们的收入,也是我们常说的开源节流来实现。而后谈到的其他内容,也都是从这两个点来切入。
收入
主要分为两大类:
1.边际时间成本递减的价值产品或内容
类似房租、稳定经营的企业或制作的视频课程、出版的书籍等等,前期需要投入时间,后期便可以轻松分发或长期持有便可。
2.投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相对来说更大众化,余额宝刷新了许多人的财商,开启了金融理财的新篇章。余额宝是一种货币基金,投资理财的产品还包括银行理财,债券,基金,股票等等。这里详细做下说明,我认为只有能够定期实现现金流入的资产,才能考虑为被动收入,如此才能涵盖我们定期的支出。主要有银行储蓄利息、余额宝等货币基金收益、P2P收益以及其他形式的短期理财等等。以上产品能够定时定期提供收益,类似于每月的工资收入。
而对于债券基金、股票基金等其他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一般我们通过定投方式平滑风险,是一种长期的理财方式。这种方式收益较高,但是不稳定、风险较大,并不是随时都有很好的卖出点,以取得收益。股票同此类似,不同的行情下,有不同的表现,更多的是使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用到的闲钱进行投资,在未来收益较高的时间点,卖出股票,落袋为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及时提供我们生活需要的流动资金,如果急需资金需要卖出时,往往不是最好的卖出点,盈利较少或处于亏损位置。
支出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我们当前的消费水平,记账是了解自己消费情况很好的方式,我从去年六月份到现在一直都在记账,简单的收入、支出情况,有个大致的分类,记账可以相对精准,不要过度,否则可能会打击记账的积极性,能有个大概了解就好,
然后通过对支出情况的分析,可以考虑对一些不需要的消费进行控制,当然在不影响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前提下,不能为了节流而节流,牺牲掉我们的生活,调整支出状况,是为了让我们更好更快的到达财务自由的平衡点,根据支出我们可以计算需要多少被动收入来达到平衡点,进行配置我们的资产在给个产品上的投资比例。
保险
正常的支出能够覆盖得前提下,我们仍然需要通过保险做一些风险转移,主要是人身意外,重疾和生命保障,也就是意外险,重疾险,和寿险。在意外发生,需要大笔资金时,保险为我们提供保障,从而避免影响我们的投资收益。
保险应该尽早在健康体状态下做配置,如果已经发生过重疾,那么很可能会被拒保,或支付高额保费,导致保费倒挂。另外,只要是正规保险公司,有保险公司牌照的,都是受到保监会监管的,保险产品是经过保监会审核的,如果购买时的保险公司破产倒闭,也会有其他保险公司负责接盘,所以对于保单的承保问题,不需要担心。
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应该投保寿险,以保证在极端情况下,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例如家庭有房贷压力,如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人收入中断,而原因符合寿险规定的情况,那么便有足够的资金替我们缓解房贷压力,而避免违约。
保险选购问题就不详细谈论了,原则上以选择消费型保险为主,毕竟我们是用来做保险的,返现型一般比消费型费用要高,多余的钱是保险公司用来投资以便于获取收益,平摊返现后的保费成本的,是含有一定的投资成分在里头的。时间的复利效应是非常大的,多花费的那些钱,如果自己来做理财,可能最终的收益比你想象中的高得多。
理财就是理生活,财务自由=被动收入-支出-风险意外,优化被动收入现金流,降低生活意外风险,相信财务自由也就不远了
*个人观点,有不正之处,请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