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天的客户Review终于圆满结束了,客户对本次的准备及安排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是我们18天的持续不断地付出所带来的结果。以下这段话是客户发来的。
Team, I would like to send this message to thank you, you guys did fantastic job for the visit, our executives mentioned multiple times that how impressive they are for the arrangement and preparation. Thank you again.
11/21我们得知客户来访信息,于是针对客户来访的沟通微信群迅速建立了起来,从来访的Agenda,到VIP休息室,到现场车间的粉刷,机台配件的更换,地面的清洁,展示样品的准备,现场加工过程的演示,报告及简介视频的准备,办公室地毯、窗帘、门禁、香水、音乐、茶叶、杯子、咖啡机等等事无巨细地罗列了出来,开始行动!但尽管提前准备了,但直到客户来访的前一天才算完全准备好,正式接受客户的检阅。
正如墨菲定律所说,只要有可能犯错的就一定会犯错。不出所料,客户来访当日早上8:00am,第一个客户就到达了,可是我们的VP Room居然被锁住,打不开,折腾了半天,还是从窗子爬进去从里面打开门,才请客户从临时办公室挪到VP Room。还好,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后,后面的所有流程都进展的比较顺利。
虽然客户非常满意,我们的所有辛劳付出也得到了认可,可这份认可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的从头至尾的彻底改变才会获得,难道这不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就应该做好的吗?这些墙面的粉刷、油漆、重新装修等等工作为什么一定是在得知ID来访的时候才紧锣密鼓地开展?我们的主管及公司的管理机制是不是出了状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思考:
首先,我们平时疏于维护和保养,现场管理妥善率不高。我们厂房都是2015年才建成的,当时交付使用的时候,可都是窗明几净,地面油漆光亮,才过了2年就已经不堪入目了。厕所门坏了,也不去维修,主管视而不见。于是破窗效应出现,门基本上就全废了,地面早已遍布“弹坑”。所以,当得知客户来访的时候,想把之前2年未做好的事,在20天内一次性改善完成是非常不易的。可想而知,所付出的远远比每天的持续地维护保养要多得多,不光是人力、物力还有金钱。我们这次应付了客户以后,如果又恢复到往常一样疏于日常维护,那么这次的圆满成功只是虚幻的,难以持久的,对我们的管理缺乏指导意义的短暂成功,这样的成功只能昙花一现。如果下一次客户提前一天临时通知的话,那就会丑态百出,无处藏身了。这份认可也就如同绚丽多彩的肥皂泡在阳光下迅速破灭,飘散。
其次,我们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我们现场的干部做了很多准备,但客户在来访前去确认的时候,却发现很糟糕,完全不能满足客户要求。那是因为我们习以为常的那套标准与客户的标准偏差距太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干部在现场的时候,往往发现不了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由于他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框架效应。
当我们重新以客户ID的视角来检视的时候,于是之前被忽视的问题就全部暴露了出来。同样的人,不同的标准得到了不一样的结果,于是,改变迫在眉睫。问题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果理想状态就已经错了,那么问题自然也不会准确,而问题都没有办法定义准确,又何来针对问题的解决对策?
最后,主管的责任心不强。前面我说的那些门坏了,主管视而不见。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看到了为什么当作没看见呢?因为一旦自己提报了就可能会被上面的主管指责,为什么会坏?是怎么管理的?谁要负此责任?于是一想到这些就退缩了,反正高阶主管也很少来产线,只要不被发现就相安无事,既躲过了主管的责骂,又可以避免因此被计入绩效考评中,影响年终评等。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于是大家就都成了睁眼瞎,反而那些敢于直言的人被排挤掉,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你可能会问,工厂里不是应该有稽核机制吗?为什么稽核机制也变成哑巴了?他们有稽核,但因为声音太小,根本就无法抵达到高层,当然也不排除担心得罪人,发发邮件形式上表示已经尽力了就可以了,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一旦老板追查下来至少有邮件作为我们已经尽力的凭证。
综上,你可能感觉,你这家公司不怎么样嘛,那你就错啦,这是发生在财富50强企业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