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营今天的写作关键词是“退堂鼓”。
我们知道,做一件事情或者与人合作时,中途不想坚持要放弃,就叫“打退堂鼓”。
百度一下,竟然涨知识啦!
原来“退堂鼓”源自于戏剧,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时打鼓。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在戏曲中,退堂鼓与升堂鼓相对,并且升堂鼓、退堂鼓是两种点。由堂鼓和小锣分奏合成,堂鼓为令。升堂鼓用于府县官员坐衙之前,退堂鼓用于公毕之后。升堂鼓,以三击为令,旧有大字:“奉王命”。
退堂鼓以四击为令,大字是:“谢主隆恩”。
没想到“打退堂鼓”有这么个讲究。
今天的“退堂鼓”多用来比喻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有没有恒心和毅力,能否按目标完成。
其实,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有打“退堂鼓”的时候。
记得上高中时,学校组织成立“宣传队”,各班必须出节目。
我们班几个女生练习的是天津快板:“夸夸我们的五大员”。二胡伴奏的是语文老师刘老师,他是天津人,手风琴、二胡都会,唱得京剧也好,学生们都很敬佩他。
我负责编词,然后老师定稿,很快就开始排练:
五人手持快板,一起出场。刘老师的二胡先领起:噔噔哩噔,噔噔——噔噔哩噔,噔噔……
三个重复之后,我们五人手持快板上场:
竹板这么一打,我们走上台。
说一说五大员,个个儿都精彩!
……
有些事儿,真是回忆起来让人好笑。那个时候,除了上课,学校搞“勤工俭学”,比如:养猪、种菜、上树捋槐叶什么的,每天乐乐呵呵,下乡演出也是常事儿。
我们这个节目,还被学校定为外出表演节目。这下,我们可都带劲儿练了。上完课就凑一起练调儿、背词儿。
几天下来,我的嗓子不行了,疼得厉害。大家都着急起来:“你可不能打退堂鼓啊,少了你可不行,换人来不及啦!”
我也着急啊,就请假去县城找我姐。姐姐在县城上班,先住她厂子里。第二天,去县医院喉科检查。医生说,扁桃体肿大,发炎化脓了,先消炎,还需要割掉扁桃体,不然会引发其它疾病的。
麻烦了!说实在的,我姐虽说上班了,也才十七、八岁,我根本不知道啥是扁桃体。就这样,三天后,我姐骑车带着我就去手术了。
真是“无知者无畏”,打了麻药,手术很快,只觉得手术刀顺着喉咙“噌、噌、蹭”割了一圈。医生说:“吃个冰棍儿止止血,吃两天流食,很快就会好的”。
搁现在,不知道要做多少项检查才能手术,并且让你签字什么的。不过,现在要是这么匆忙了事,病人也不答应啊。
想想都有意思,就这样,姐妹俩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面“嗦溜”着冰棍儿,又住了两天就回家了。
记不清了,可能又在家休息了几天,惦记着节目就去学校了。
几个同学高兴极了,我说:“医生不让早点用力说话,我先背词,小点声,你们大声练。”
离演出还有好几天,我们也在一次次练习。终于,还是说话多,不能随时喝水,嗓子有些拘紧难受。我一说嗓子难受,几个人就围着说:“你可以再小声点,反正不能打退堂鼓!”
快到演出了,我娘也说“疼得厉害不?不然就给老师说,不参加啦!”
我一听,也着急起来:“大家不让我打退堂鼓的,老师也说过,天津快板必须上的!”
就这样,嗓子没有完全好就去演出了。后来很长时间嗓子都隐隐疼,以至于现在一上火就是嗓子问题。
几十年过去了,每当和别人说起这件事,都说“太夸张了!就你那嗓子响梆梆的,还有“后遗症?!”
应该是后怕,或者那时的阴影还存在吧。不过,这次的“退堂鼓”还真没打!
那么,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随时都有,这“四下鼓槌”可不能轻易就敲啊,这样会一事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