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参加了一次劳动法主题的分享,实务方面感想不多。倒是有三句话,印象颇深。
第一,劳动争议的办理,也要跳出固有思维。
我一贯的思路是这样的。案件要保证处理质量,并始终保持在某一水准之上的话,需要两方面要求,一是保持案件处理人员的稳定性,就是做事的人水平可以,一是做事的方法需要某种程度的流程化和标准化。
我的个人发展定位与规划就以此为指导思想展开。就案件办理,特意撰写了若干操作指引外,还就每个案件我需要了解的事实制定了一套问卷表格,果然方法论行之有效。不但节约了每个案件的起步阶段的人力,也避免遗漏案件事实。
那么,这种长久的操作,是否反过来令我思维固化了呢?防微杜渐,无则加勉。
第二,管理要引导人的善良。——如何落地?
分享者有句话我深以为然的,即管理要引导人善良,法律也是一样。无论是管理还是法律,都是一种规则,规则的目的不是挑战人性,而是尊重人性,正视人性。
很简单,如果有利益,那么追逐利益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并实践怎么样去调整管理规则和法律规定,指引人们为善良之事?必然是善良所获得的利益更大,或者说邪恶不能带来更多利益,才能或者才会有人选择为善良之事。
我和同事讨论这个话题后,同事问我:如何落地?是的,这个主题如何落地呢?我竟然一时语塞。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常常回顾这个故事,思索:如何落地?
同时这个问题也给我惊醒,那就是:当我认同一个观点的时候,还要思考如何践行。
第三,两年深耕某一领域。
回想我专注劳动法领域,其实一共也就是两年,两年几百个不同案件的积累,现在参加培训,除了感觉有时候不记得冷门法律规定以外,均感觉到处理任何纠纷都是游刃有余,且有自己的见解和处理方法。由此可知,是否任何事情只要有2-3年的积累,必然可以在此领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2-3积累,暗合一万小时理论,300天*8*3=7200小时。
因此,推而广之,是否做其他的事情都可以用2-3年时间从入门变成精通?人生简直是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无限可能性。
我看到有人提问:我30岁了,要不要考研?有人回答:你不考研也会31岁,何不试试?我买了毛笔和纸,相约两年后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