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么一个帖子:
有个人早上四五点从床上下来倒水喝,只是水倒了一半,人却哐一下倒在了地上,整个人都动不了了,手抽筋完全没有知觉,跟鸡爪一样捋不直,出于求救的本能,在倒下的那一刻喊了一声救命。
其中有两个舍友立马下床来,喂他吃了点东西,然后一边给他捋手指头一边安慰他,又给他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并叫了宿管,宿管有点医学经验,觉得大概是低血糖,送去医院,医院也判断是低血糖。
虽然病不重,但第一次发生这种事,事后说起当时的情景,他心里说不害怕是假的,舍友也都吓坏了!
但四人宿舍中另一个舍友的反应,却让他有些心寒。
这个人是他的同班同学,同另外两个相比,他同这个人走的也比较近,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玩,在一起无话不谈,相处也愉快。
但在那一天,听到他的求救声后,那位同班同学在床上伸了伸懒腰,却没有下床,而是来了一句“应该没啥事儿,有事儿咱也办不了啊”,然后依然去睡他的觉了。但作为当事人,第1次遇到这种人不能动口不能言的状况,心里的恐慌可想而知,但他冷漠的态度,让他心里觉得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儿。
下面评论区有不少留言,不外乎以下几种:
1)安慰:
“离这种人远点,虽说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但是关乎生死的大事,连句没事吧都没有,更何况是玩的不错的朋友,抱抱你,没事,以后会遇到更好的朋友。”
这种应是最常见、最中肯的留言。
2)判断:
“这不算朋友,只是同学、认识的人、同事,仅此而已,怎么能算朋友呢?”
对“朋友”一说,下了一个判断,也算正常。
3)觉得此事正常:
反问道,“不然呢,要所有人哭丧着脸在床旁守候吗?”
不至于要所有人守候在旁,但仅仅作为同一宿舍认识的人问候一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应可以吧?
4)直言发贴人对朋友要求太高:
“我觉得我的朋友别在背后捅我刀子就好了,她只是不帮也没有害你啊。”
这要求也太低了,只是,这是朋友吗?不害你是正常,不背后捅刀已算好了。不知这人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太不容易了。
这让我想起自己遇到的几次小事。
几年前还流行松糕鞋的时候,穿着它走在路上,厚鞋底降低了脚对地面的感知,不知怎么就在大马路上摔了一跤,膝盖蹭破了,上面粘了一些脏东西。
一个路过的姑娘拿出自己的湿纸巾让我擦一擦,还神奇的拿出了一张创可贴给我用。虽是小事,但当时有人递一张纸巾、一片创可贴的善意我却收到了。此后,我包里也时常放着纸巾和创可贴。
还有一次是在公交车上,一个急刹车,让正准备坐到座位上的我,没及时抓住扶手,摔了个四脚朝天,狼狈极了。晃动的车子让我一下子没能站起来,这时,一双手伸了过来,我抓住那双手,借势站了起来。
“没事吧?要不要紧。”
“谢谢,没事。”我朝她笑笑。
坐在那里,虽屁股有些隐隐作痛,但心里却因那双伸出的手倍觉开心。
是的,这些真的只是举手之劳,但小小的善意却在这一双双伸出的手中传递着。
请不要吝啬你的善意。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一句关心的话,一双伸出的手,一个鼓励的眼神,对处在尴尬、害怕或者无助的人来说,有时却是莫大的安慰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