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美联储前主席(1979-1987),保罗·沃尔克驯服了美国经济的“通胀野马”,恢复了世界对各国中央银行家的信心。在为六位美国总统服务的漫长而杰出的金融业生涯中,这一非凡成就只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插曲。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终结、"黄金窗口”的关闭和2008年金融危机等改变世界的事件的洞见,为全世界提供了生动而持久的经验和教训:稳定的价格、健全的金融、纪律严明和高效运作的政府,这“三个真理”至关重要。沃尔克以充满智慧、幽默和博学的语言,娓娓道来他几十年职业生涯中的重大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在风云激荡、复杂莫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环境中,他与世界上的政治家、中央银行家和金融家是如何应对危机的。这本书不仅展现了沃尔克一生坚定不移、绝对正直、专业前瞻地追求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发展的历程,更反映了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变革演进史,折射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
重点知识
1.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二战时期,为了维护国际贸易和货币市场的稳定,世界各国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的价格被固定为每盎司35美元,同时保证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长期保持不变。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具有不可持续性,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黄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黄金的总量有限,又无法被快速生产。这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和国内的通货膨胀。保罗所在的财政部为尼克松提供了解决方案,关闭了美元兑换黄金的窗口,同时与各国进行汇率谈判。在通胀的压力下,各国最终达成了一致,使货币对美元升值,美元对黄金贬值,同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这一体系一直维持到了今天。
2.1979年保罗领导的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控制
货币体系改革并没有把美国从通货膨胀的泥潭里拉出来,保罗被任命为美联储主席,决定通过提高贴现率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但这也导致了短期利率的提高,随后卡特总统宣布施行信贷管控,却让美国的经济进入了一段短期的衰退。但保罗领导的美联储坚持了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原则,向市场传递了充满决心的信号,最终通胀和利率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经济衰退也停止了,美国经济一飞冲天。
3.“沃尔克原则”的提出
上世纪的后二十年里,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随着《1933年银行法》的废除,很多银行通过合并收购等操作同时拥有了商业和投资业务,在金融系统中积累下了风险。金融衍生品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引来了大量的投机者。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和这两者有很大的关系,奥巴马上台后,保罗参加了《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制订,在其中提出了“沃尔克规则”,禁止了商业银行开展自营业务,帮助优化和加强了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重要观点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自在矛盾最早由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因此被命名为特里芬难题。
2.货币体系改革的结果是货币价格不再与黄金挂钩,并且暂时允许各国货币汇率之间的浮动。
3.美联储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由12个地区储蓄银行组成,负责发行货币和监管金融市场。
4. 对于一些到达期限才能兑换的汇票,比如国债债券,持有者可以在到期之前把票据转让给银行来换取现金,但也要承受一部分的损失,这个损失的比率就是贴现率。
5. 提高贴现率可以引导人们把钱留在手里,银行的资金也会更加充足,本质上是在减少货币供应,相当于是一种紧缩政策,可以有效地对抗通胀。
6.美国法律严格规定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范畴,商业银行负责接收公众的存款,通过贷款利息来获取利润,而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融资、企业并购等业务。
7. 银行结构复杂化之后,各个业务部门仍然受到不同相关机构的监管,但它们在实际上仍然是彼此联系密切的一个整体。这就必然会导致监管上的混乱和漏洞,最终让政府的监管无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