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就要多读书

看到网上有人问:有哪些是被过誉的书?回答者很多,有人列出了很多的书单。

其实每一次阅读都是和作者的一次对话交流,也是在和自己交流。你如果没有读过,怎知其深浅,借着别人的评价,是否就不去读了呢?

退一万步说,即使某本书实无可取,也可以从书本身的流传中吸收某些养分,读书是要从正面反面各个角度去读的。

每本书都是作者一段时间的思考精华,即使不是你喜欢的,也能找出一些可供汲取的闪光点,找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书本来就是要从多个视角去体验这个世界。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定位,不会因为你读不读而变化,你只需要汲取自己需要的养分,忽略那些糟粕,无需纠结于别人的评价,有没有用处只有自己知道,读书是自己私人的事情,你的兴趣、品味会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形成,并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受益终生。

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说小时候没看过什么名著,有中文系毕业的朋友就说:哎呀没啥好看的,我小时候就是看了很多的名著,现在一想那些什么什么写的真啰嗦,我最讨厌什么什么云云。

细想不管他们如何吐槽,他们都在年轻时代看完了这些书,并且内化了那些精华,所以现在才有吐槽的资本啊。

对于想读书的人的建议就是:拿起书,先读就是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这句话是说知识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生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来追求无限的知识,那不就挂了吗?所以读书首先就有一个范围,你很明确你要读哪些方面的书,从你需要的入手。

现在一说互联网思维,大家心里的往往是怕知识落伍的恐慌,每个人心里都很恐慌。恐慌了之后就要学习,但是一学习又不知道要学什么,那么多的知识你学的过来吗?你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这时候读书就会很杂,听到一本什么书马上拿来读,某大咖的书单一出来,第二天上当当网把书照单全收,但是自己没有一个阅读的计划。所以读书首先要明确自己读书的范围,在自己需要的范畴中深入阅读,逐渐扩大范围。

读书要有日日不断之功,不要今天有时间多读,明天没时间不读,一定要每天读。

写《基业常青》和《从优秀到卓越》那两本书的作者吉姆•柯林斯,曾经提出过一个“20英里法则”。

什么叫20英里法则呢?说是在美国西部大开发的时候,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有两种走法,第一种走法是天气好我就多走一点,刮风下雨我就找个地方躲起来我就不走。第二种走法是不管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反正我每天要求不多,每天把20英里完成。第一种走法可能永远到不了,走一半可能就放弃了,另一种每天走20英里是最快能够到达彼岸的。

所以一定要讲究日日不断之功,曾国藩说,我们每个人治学,一定是每天都不能断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很多人为了读很多书,就买更多书,但是买的书大部分没读过,有的可能一本都没读完过,至少是大部分没读完过。这又是一个读书病。微信上微博上经常看到有人晒书,一堆十几本,这星期读这些,过了一个星期又晒。把读书变成了作秀,读完了吗?读懂了吗?就不得而知了。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步,这点非常重要,你要保证每本都读完,至少一遍。

读书不要贪多,有一点算一点,不要求全。就从那一点点开始去读,拿一本书一章一章看,不要说今天我还有好多书没看,我得赶紧看了。所谓的赶紧看就是不看,就是自欺欺人,翻翻就放一边了,贪多的结果就变成一本都没有读进去。

不要贪多,一年读一本也行,但是要真正把这本吃进去了,读到就学到里面的东西,那反而能够取得进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认知书的价值,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够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助长自己的价值,并呈现在我们的创造性工作的成果中。这才能把书读成自己的,真正起到改变气质,养才气的效用。

唯有读书能改变气质。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读书可以训练一个思维敏捷的人,可以造就一个成熟稳重的人,可以培养一个前途无量的人。

拿起书,读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在地铁上,书君无意间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低着头看着手机,看微信、微博...... 想起之前媒体上曾提到过,在外...
    明叔说事阅读 319评论 0 0
  • 午前 站在阳台。 望着窗外, 无数灰尘飘起,落下, 目光呆滞空寂。 心中又多了个无趣点子, 把几张格纸撕成两半, ...
    小袁Jill阅读 682评论 9 14
  • 文/一衾 什么也长不过瞎了眼的白天 我是间满是生活的毛坯房 日子久了 肮脏不堪的毒蜘蛛在那里结网 就成为缠绕着满是...
    一衾阅读 191评论 0 0
  • 在今天早上做早操的时候,辰旭不肯做操,恰好我旁边的阳阳很是认真的在做着,我就故意一个劲儿的夸阳阳做的认真,可辰旭听...
    錠嬜阅读 341评论 0 1
  • 原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
    水墨竹韵阅读 2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