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圣跟大家聊聊清朝的一位朝廷官员,可能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死后可以扬名立万,而且靠的居然不是自己的政治仕途,而是闲暇时设计的几把壶。他就是,陈曼生。
陈曼生是典型的文人代表,吟诗作对,写字书画,可以说是样样精通。而且他生性喜欢四处游历,所以眼见之广,见识之丰,我们从后来的“曼生十八式”可堪一二。
而我们今天要具体介绍的,便是曼生十八式中具有鲜明代表的作品,井栏。
相传陈曼生任溧阳知府时,好友杨彭年曾至府中拜访。当时陈曼生正在为制作新壶而愁闷烦思。两人在庭院喝茶畅谈,恰巧不远处的丫头汲井取水,样子着实逗趣,曼生见状突发灵感,井栏壶由此诞生。
相信很多人对井栏并不陌生,其实井栏作为一个经典器形,衍生出了很多的款式,但万变不离其踪,都是在曼生井栏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创新。
仿古井栏
这款仿古井栏原型出自曼生十八式,是照着江苏溧阳大报恩寺里的一口古井制作而成的。壶身篆刻也沿袭了古井上的铭文,可谓是一体成型,高度还原。
古井上的铭文非常有意思:此是南山石,将来造井栏,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
景舟井栏
这一款是景舟井栏,顾景舟先生在吸收曼生井栏造型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作想法,整体更丰腴饱满。这把壶的原样现在宜兴市博物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下。
平盖井栏
相较于之前的几款,平盖井栏更注重线条的简约和变化,从而呈现出天体至圆的美学特征,既有直线的浑厚之姿,又不乏曲线的流曲之美。
现代井栏
现代井栏在经典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包括壶钮的创新,以及融入了铺砂工艺,也让这件经典作品碰撞出了更多的火花。
井栏壶多以卡盖为主,口盖严密是它的特点也是优势,整体的器形比例适度,重心居中,给人的感觉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当然最值得让我们关注的,还是它的寓意。
俗话说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正如井水,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这也告诉我们,学识就好比这井水,应当不断汲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它还有另一层寓意:喝水不忘挖井人。如今我们也用井栏壶来警醒自己,饮水思源,不要忘本。
其实不管从哪个寓意来说,井栏作为经典器形,都值得我们好好珍藏、以之自省。我是大圣,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