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看了《芳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彻夜未眠。我再一次被人们称之为“人性”的东西深深的震撼了,自私,冷漠,无情,在电影中随处可见,这些东西让看电影的人心中充满了愤怒,不平。当然,在这些东西的映衬下,善良和真情也让人看到温暖,但又心酸。
人们总喜欢看那些充满了人性的东西,因为可以看到阴暗的那一面,然后愤怒,谴责,然后说:“看吧,这就是人性。”大多数多对人性总是悲观的,仿佛人性就真的是丑陋和阴暗的,如果只看到善良与和谐,没有邪恶与自私,就会变得不真实。
《芳华》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在大多数的自私下那少数的善良,并不被善待。而且,向人们展示了恶没有恶报,善也没有善报。那些自私的人,最后过得很好,那些善良的人,最后过得并不好,为了不摧毁人们的三观,电影给他们的结局是:他们懂得知足,所以反而比其他那些人要过得好。
在看电影时,我想大多人都是憎恨郝淑雯和林丁丁这一类人的,一个官二代,一个富二代,并不是因为她们的身份让人嫉妒,而是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尖酸和刻薄,没有同情心,也许是从小被宠爱着,把别人的好都当成了理所当然,以羞辱她人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也许是因为和刘峰以及何小萍一样出身卑微,我为她们对何小萍及刘峰做的事感到咬牙切齿,出自心底的愤怒,也深深的同情刘峰和小萍。
刘峰是一个善良的人,被人称之为“活雷锋”,但我总感觉那些人叫他“活雷锋”时,满是嘲讽,而不是发自心底的对他所做的一切感到由衷的钦佩。因为他是活雷锋,他做什么好事都理所当然,除了爱自己喜欢的人。仿佛这是他的一个污点,他不能做普通人能够做的事,因为他是“活雷锋。”在他做好事时,人人叫他“活雷锋”,当他被陷害离开时,除了何小萍没有一个人送他,或许他们心里还想着:“没看出来,他竟然是这种人。”别人对自己好时,不知感恩,别人受害时,还要踩一脚,这就是自私吧。
所以,我特别认同电影里的那句话:“没有被善待过的人,最容易识别善良,也最珍惜善良。”总是身处别人的善良之中,或许你已经习以为常,不明白那是别人的善良,不是理所应当,你要学会感恩。而那些没像何小萍一样有被善待的人,只要别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便会为之肝脑涂地也愿意。总是被人关爱着的我们是不是也忘了回报别人的善良呢?
巴结强者,欺凌弱者,是这个世界上最丑陋的东西。在《芳华》中我看到了,残疾的刘峰去联防办要车,却被讹钱,被打,让人气愤。恰逢郝淑雯,她用同情又气愤的带着哭腔的声音说了句:“我草泥马的,你打残废军人,战斗英雄。”然后联防办的人说,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这里戳中了我的泪点,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所以可以打他,这是什么狗屁道理。可是,生活中却又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欺软怕硬,对于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他们从来不会同情,只会去欺负他们,来显示自己的耀武扬威,一旦遇到强的,立马就怂。我为他们感到悲哀,本来自己也没有强到哪里去,还把做人最基本的东西——善良弄丢了。那还算是人吗?
最后郝淑雯的这里,也让对她产生了新的看法,是不是以前自私是因为太年轻,在经历了岁月和世事之后,才会去同情和关心他人。在她的心里,还是有善良存在的。
而对于刘峰和何小萍,我对他们除了同情,就是发自内心的钦佩。无论自己遭遇什么,他们从未放弃过善良,也没有埋怨过命运和其他人。
冯小刚在《芳华》里,让人看到了大多数人的冷漠,自私,少数人的善良,真诚。或许是为了更突出善良的可贵,提醒世人,无论如何,都要保持自己的善良,这个社会有自私,善良才会可贵。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并不会电影里那样极端,我们生活中没有那么多自私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像穗子一样,有同情心,也会有一点自己的私心。
我们也许做不到像刘峰那样无私,但也要保持善良,懂得感恩,同情他人,别像联防办的那些畜牲一样。
这个社会也许有自私,也许不那么尽如人意,但愿我们不要被那些污秽的东西染黑,永远在心里保存一份善良,让真善美在人间发光发热,让世间有更多的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