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别敏感期:帮助孩子建构性别图式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跨性别教养。男孩子要用男孩子的教养方式,比如,玩具会买刀枪、汽车等,女孩子会买芭比娃娃等。这样,尊重了孩子性别的正常发展,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会造成孩子性别认同障碍,对自己的性别不认同,长大后,很难纠正。
(2)真心接纳孩子的性别:在中国,主要是重男轻女意识严重。很多女孩子的性别不被家长所接受,想当男孩子来养。还有,就是怀孕的时候,家长特别期待是男孩,生下来后如果是女孩,家长就会大大的失望,这种失望其实也能被孩子感知到。所以,有很多女孩修炼成女汉子,也是受了影响,不服输的性格,让他们用男性标准自己。
【自我感悟:我们家是三个女孩子,妈妈总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还强,不能让别人笑话我们家没男孩。因此,我们三个姐妹个个坚强独立,强势。一方面,必须承担起一些男性干的活,一方面也是为了“争口气”。所以,几乎没有女性的温和和柔美。先生的原生家庭有哥哥妹妹,男性在家里说了算,家庭内部分工非常清楚,就是女人做家务,男人主外。所以,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会影响人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展。这是环境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其实是父母的接纳。如果父母无条件的接纳,那么,孩子就会非常认同自己性别的特点,也会发展出自己性别特点,不至于潜意识里不认同。】
(3)给孩子树立榜样,帮助他建立性别图式。
这一小节中,老师主要讲了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榜样作用。爸爸如果示范得当,孩子也会长成爸爸那样的男子汉,妈妈同理。但是,如果爸爸不是坚强、勇敢的,那么,也很难期望孩子成为i这样的人。老师还着重讲了女性的独立。女性,不要依附男人。应该独立、坚强,多从自身找原因,多花精力在自身的成长上,而不是一味的埋怨,用受害者心态解释一些事情。这样,不仅自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也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自我感悟:今天听W老师讲弗洛姆《爱的艺术》,和王老师讲了同样的一句话,就是女性在择偶的时候,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对我好”。“是对亲密链接的需求,是寻找安全感。”其实,这是被爱。但是,人应该发展出去爱的能力。引用W老师的话——“在早期,爱的本质,是‘被爱’,这是母性之爱的阶段,是自我中心意义上的爱。这时候,‘我’是无能力的,被动接受的,是被肯定。在晚期,爱的本质,是去爱,是通过爱的创造,通过帮助他人来肯定自己身。显然,这是一种自由的爱。‘爱’的发展,就是由悲哀向去爱的转化过程,被爱永远不会消失,但是去爱将逐渐主导一个人的生活。”我感觉,似乎去爱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培养,需要学习,但是,多数“巨婴”,就会幻想对方像母亲的子宫一样,给自己无条件的爱。殊不知,这是非理性的,对方会枯竭。相反,如果你也独立,有去爱的能力,那么,爱情的双方都是自由的,这才是爱情真正的样子。】
(4)满足孩子对异性的好奇
如果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便失去了神秘感,家长千万不可粗暴干涉,而是顺应,孩子和同性伙伴玩儿的时候,为了被大家接纳,也会主动采取符合自己性别的方式。
(5)给孩子选择玩伴的自由
不论孩子与同性还是异性玩耍,都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自我感悟:很多妈妈生了孩子就没有了自我,认为,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这会带来很多恶果——过多干涉孩子,从穿衣到选择玩伴,从吃什么到怎么吃、从学什么到怎么学……全方位介入孩子成长,过分干预,还有就是家长自己失去了自我,没有自我成长,对孩子也没有正面的示范作用。】
2.婚姻敏感期:
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发展好,会对孩子将来的婚姻产生影响。目前,离婚率飙升,2019年,67%的离婚时女性提出的。这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女性自由了,另一方面,有的孩子看到父母的婚姻,没有看到恩爱与美好,多是指责抱怨和损耗,很难看到未来婚姻的希望,因此,拒绝婚姻。因此,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如此重要,需要成长,对婚姻需要去经营、修复,把婚姻过的美满祥和,这不仅是父母自身能力的额体现,也让孩子憧憬婚姻生活。
3.探索身体敏感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
(1)性教育贯穿在生活中:孩子探索身体,是孩子求知欲的体现,家长勿打击勿强化,可以通过一些科普视频书籍给孩子讲解。把他看作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2)正确应对
不要羞辱孩子,要保护孩子的自尊。自尊,是一个人内心深处良好的自我形象的外在反映,羞辱和打骂会上机孩子自尊,长大后会产生亲密关系障碍。
【自我感悟:记得小时候,凡是家长老师谈论恋爱结婚之类的事情,似乎是洪水猛兽,唯恐让孩子避之不及,反而强化了其神秘感。大家的好奇心更强了,更想去试试恋爱的滋味。所以,这样的躲躲闪闪,不仅不利于孩子发展正确的性意识,反而是一种负强化。应该采用的方式是,与孩子谈,不避讳,科学应对。】
(4)打听出生敏感期:
运用图册、视频,科学的对孩子进行讲解。
(5)社会规范敏感期: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
关于“死亡”的解释,可以拓展到植物、动物的死亡,既要知道死亡时人生必经之路,又要珍爱生命。老师举的例子,自杀倾向增多,有以下原因,有些家长经常说,你气死我了,你又想让我死;有的家长迷信;孩子看恐怖片;父母有自杀倾向;家庭不温暖……都会让孩子觉得生命不可贵,可以随便舍弃;还有的时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感到无聊,也会让孩子产生自杀的欲望。所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比学习更重要。
【自我感悟:前面讲到,印刷术的发明,才使儿童拥有与成人隔离与独立的环境,这样,性与死亡的教育,就这样被隔开。这也是大人忌讳性与死亡的原因。历史上有两种儿童观,一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认为,儿童是未成长的大人,早早完成规训,(背三字经、弟子规),为未来做准备,这是把儿童的脑袋当作一个仓库,不停的往里面填充,灌输,这也是传统“填鸭式”教育的由来;还有一种生物学的儿童观,这是把儿童当作与大人有差别的独立生命,不是有缺陷,不是小大人,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社交方式,以儿童的方式生活,以儿童的方式学习,儿童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从一个阶段跃升到高一阶段,如同电脑的升级。所以,我认为,应该以儿童乐于接受,或是易于接受的方式给孩子们谈性与死亡,让科学、理性浸润,以自然而然的方式促进孩子们了解。】
【总的感悟:读了这本书几乎一半的内容感到,关键词是顺应、理解和约束。学习规律、掌握规律,就会顺应孩子发展的规律,而不是粗暴干涉和阻止;理解就是需要家长学习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约束,也是采取温和的方式,在顺应理解的基础上,巧妙的引导、示范,最终使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而不是让敏感期成为噩梦,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仇恨、愤怒的……】
自勉:心中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能力;明知道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2020.5.13 晚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