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书感悟
断舍离是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果断的生活智慧和态度。人的一生刚开始总是在做加法,经过很长的路,才造就了现在的自己,等低头静下来的瞬间,想想自己需要什么,学会断舍离,给生活留有空间。断是指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是指舍弃多余的废物,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敢于告别和摒弃一些旧的习惯和观念。
先从我个人进入易效能这一事来说吧。从小到大我基本是睡觉达人。从小就喜欢睡懒觉,在周末我有时可以睡一圈儿,就是12小时,就感觉没有比睡觉更美好的事啦,我身高1.76,家人都说我是睡出来的身高。成家以后,我们家先生也一直纵容着我这个习惯,也没想改变我,我睡觉时他会把门轻轻关上,该干嘛干嘛,从不打扰我睡觉,只要我不耽误自己的事儿就好。直到2016年的八月份的一个周末,同学组织去好远的山上避暑聚会,于是相约早晨六点启程,我突然发现晨间时光无限美好。空气清新,小鸟鸣叫,随着太阳冉冉升起,热爱生活的人们开始运动。有晨跑的,练嗓子的,打太极拳的,赶早市买菜的。突然感觉自己以前荒废了好多地晨间时光,多少大好时光都睡过去了。后来关注健康养生以后,总有大量的信息涌入我的脑海,许多有关早睡早起和深度睡眠,以及睡眠周期的一些知识冲击着我的大脑,加之办公室的一位年轻同事喜好打牌,生活无规律,体检查出直肠癌更是刺激到我,直到2018年的三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感召到易效能时间管理。进入1.0践行。分组进群我就傻眼了,群里要求五点半之前打卡。因为新疆和内地有两小时时差,我一般八点起床已经很早了,第一念想就是提出要求,更换到有新疆伙伴的群去践行,回复无果,教练与我私信聊天,说很多易效能人都是在五点钟起床,在太阳还没有升起之前,他们已完成了晨跑,在大家刚刚准备起床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习蜕变,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优秀,他们在每天早上就已经甩大多数平庸的人好几公里,于是我被点燃,心想只有脱离旧习惯的地心引力,梦想才能腾飞。于是每天将表铃定在5:25,按照进程在头一天先听=叶武斌老师的100讲的内容,按时打卡接龙,有时打完卡还会睡回头觉,当我有察觉时,我开始与自己内心对话,我到这里早起的意义在哪里?是和一群伙伴相互激励学习成长的,而不是敷衍自己,只是打卡接龙,也起不到失效,岂不是失去了意义,又坚持了几天,加上单位工作繁重,早上表铃响起,就想那怕再睡三五分钟都是幸福的。转念一想,满足自己睡几分钟的欲望,伙伴们都在为我一人打卡接龙操心着急,影响小组集体荣誉。那不是太自私,偏离主题方向了,于是对自己说困难是财富,大恩典来了,如果我迈出这一步,就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了。就这样,我倒逼自己,一次次的与自己较量,最终把这个习惯固化了下来,所以舍弃旧的习惯和观念尤为重要,也是思想上断舍离的一种方式。
伙伴们让我们带着对未来的希冀,对岁月的断舍离一起步入下一个未知,在时光的荒野里,接受所有。
《终生学习》心得
这本书阐述了事业成功之外,其他方面也要学习,人不能过阶段性的人生,这样会偏颇,比如健康,情绪,思维,人际关系,事业,财富六个方面排序。
健康用吐纳的方式锻炼,血管是锻炼通过冷暖交替。
情绪管理人不是理智动物,人是感性动物会思考,情绪为什么来?情绪后面都有什么故事?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通过改变故事,算是一个脚本,情绪就没有了。最好的故事是要讲感情,通过图片改变故事,小时候的经历,把一个负面的东西换成正面积极的就会好很多。这里面还讲述到画面早于语言,情绪后面有科学原因。
思维管理怎样跳出自己的圈圈。用是的……然后……接话,不用是的……但是……对话,随机应变,尝试改变进入别人的角色去表演,用另一人的角度去思考,从自己固定的思维跳出来,会对观念感兴趣,因为社会多元化的,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
关系,人人处在关系之中,处理好各种关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其中既包括人与人相处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和组织的影响力。
①影响力六大原则
研究影响力,不得不提的就是《影响力》的作者西奥迪尼,他是公认的权威,黄征宇就去参加了他的影响力课程。
西奥迪尼总结了影响力的六个方面,也可以概括为六大原则。
第一,互惠性原则;第二,稀有性原则;
第三,权威性原则;第四,一致性原则;
第五,社会认同原则;第六,喜好原则。
了解这些原则,既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获取更大的影响力,也可以用作自己的思维武器,抵御不良的影响力影响自己。
事业有三个问题:问题太多,力不从心,世界变化太快,需要了解事情背后的意义和需求是什么,包括自己需求,客户需求,员工的需求。先认识人,再解决集体智慧,用大头脑的作用,集思广益,解决问题。
财富,赚钱是一种财富,凝聚财富,智慧是一种财富,财富增值投资有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找独角兽。要有成长性心态,真正成为全方位的成功 。
每个人也是如此,每一个困难、每一个失败,都是我们英雄征途的一部分,都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基石。只有经历一段长长的英雄征途之后,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就是挑战自己、完善自己、实践英雄征途,它是一趟无止境的旅程,永远未完待续。
《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心得
学习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作者列举了九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各有不同。为了家人、社会和国家而学习集体比个人重要,关联性比独立性重要。通过东西方国家学生的自我介绍,可以得出:西方文化重视的是“个人和独立性”,所以西方学生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主要会讲“我很诚实”、“我喜欢音乐”等自己的性格和行为。而东方文化重视的是“集体性和关联性”,所以东方学生大多会讲自己在哪所学校上学、家里都有哪些成员、与朋友或者家人的关系如何、在所属的团队中处于什么位置、起着什么作用等,通过社会性的关系描述自己。
“动机”比“智商”对学习成绩影响更大。其中采访了一个叫牛宝宝的学生,他讲“……小时候我努力学习是,是因为当我拿着成绩单回到家里时父母会非常开心,周围人对我也会非常羡慕。长大之后仍旧努力学习,希望自己能考入一所好的大学,毕业后再找一份好的工作,这样我就能孝顺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了。虽然我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即使是为了对得起家人对我的期望,我也会竭尽全力努力学习的。”对西方人而言,即使不爱学习了,也只是自身的问题而已,不会产生心理负担。因此东方人会比西方人更认真学习,而学习有多认真,学习成绩的就会有多好。想拿第一名?那就需要付出双倍努力。与其他亚洲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人看来,当一个人未能达到某一目标的时候就会认为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也不是个人或者环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东方这种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和他们强大的韧劲与耐力,帮助他们依靠意志力在学习上大步向前,并能取得很好的成绩。相反,西方人看来,智慧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与接受教育的人的资质有关,而是看你是一个什么养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你又具备哪一方面的能力。美国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表明,西方人更重视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不是努力程度。SAT测试学生是否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测定有限能力,你并不是只要认真学习就能拿到高分的,它能够测定与生俱来的能力。相反,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完全是基于“信息”而设计的,想要通过这样的考试,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努力学习相关内容。举例爱因斯坦若生在日本又不勤于学习是肯定考不上大学的,想考出好成绩,就需要接触那些知识。亚洲国家不像美国一样根据每个人的水平进行授课,而是将大家集中在一个教室里,让大家学习相同难度的课程。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自然会懒惰些,他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不如东方学生。
水稻文化孕育出勤奋努力的信念。种水稻比种小麦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从“米”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把“米”字分割就是“八十八”,也就是说一粒米需要经过88道工序。(有点牵强附会,北方人就种小麦,应该是和中国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有关,属于农耕文化。)
东方人VS西方人:努力的程度。美国加州大学一教授说过:“成功就是当别人用30秒的时间去放弃的时候,你却可以拥有韧劲、持久力和意志力。”也就是说,达成某个目标,重要的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才能或者能力,而是我们对待某件事情的态度和努力的心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一切事情,但是努力在竞争当中对能否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高考也是如此,语数外三门成绩并不是你上几个高三,你有多努力和勤奋就可以提高成绩的,它需要能力的提升。)弱项更被关注
赞美子女的西方人,鞭策孩子的东方人。西方的家长担心指责子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对孩子的学校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经常安慰孩子。而中国的家长则认为子女成绩不够好是因为他们没有竭尽全力,相信孩子无论受到怎样的责备都能承受,所以会不断鞭策对孩子,让他们努力。
东西方教育动机之分析。东、西方人使用的教育方法截然不同:一种是鞭策,一种是鼓励。西方人在获得某种成功时,会通过赞美、成功等正面的反馈获得动力,而东方人则是通过责备、失败等负面的反馈获得动力。
东方人努力学习的动力源:负面反馈。正是存在这种“自我提高的传统”,所以当东方人面对失败或是受到别人的指责、批评时,他们才不会轻易放弃,而是会更加努力地去做。对平均的强烈渴望。与众不同的西方人,看重融合的东方人。西方人倾向于选择与众不同的事物,而东方人更喜欢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的事情。书中举例点菜。害怕落后的心理与东方人的学习欲望。东方人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成绩,正是害怕落后于社会中存在的标准所附带的礼物。东、西方人在文化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他们在选择上的差异。在重视集体和关联性的东方文化中,很早之前就有“枪打出头鸟”的谚语,所以东方人都会用一种不友善的态度对待那些非常显眼的人和事。因为在东方人看来,最好的生活就是和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别的生活。西方人更重视个体独立,更向往独立的生活,希望自己独一无二。所以在做出某种选择的时候,西方人更喜欢自己可以独自拥有的、稀有的、突出的事物。东方人一旦落后于社会标准,就会认为自己是个永远的失败者,所以他们会想办法让自己身处某一标准和平均范围之内,这与东方人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有密切的联系。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认为,每个人都活在周围人的目光中,这叫作“概化的他人”不太在意概化的他人视线的自我叫“作为主体的我”(I),在意概化的他人视线的自我叫“客体或者对象的我”(me)。在西方国家“主体的我”比较凸显,而在东方的国家“对象的我”比较突出。在东方文化圈中,人们很看重“面子”。面子是其他人对于自己作用的标准,也就是说按照期待生活。当东方人无法实现别人对自己的期时,就会觉得很没面子,从而无法在自己所属的集体中发挥作用,因此也不想让别人失望。而在西方人眼中,面子不是第一位的,别人对自己的期待、迎合他人的期待或者符合公司标准,这样的事情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是否符合自己的标准。东方人是因为重视别人看待自己的眼光和对自己的评价,而按照别人的标准生活,因此东方社会的父母往往要求子女努力学习,这也成了子女努力学习的重要原因。东方的面子文化之所以会激发东方人的学习欲望,是因为他们将焦点放在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上”,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就是自己的缺点,改掉缺点就等于提高了自己。东方人成绩不好的时候会比成绩好的时候更加努力学习,会更加重视自己的弱项,以提高自己的总成绩,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好。摆脱贫穷和阶层的出路——学习。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在于两者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普通人学习是将其当做自己出人头地和解决衣食住行问题的手段,而天才学习是因为他们对学问本身感兴趣。这段话代表了西方人对待学问的态度,重视学问本身,追求学习过程中的快乐,认为做学问就是探求真理的过程。在东方国家都认为学习是能够保障未来、决定自己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这种根源应该来自于中国的科举制度。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读书心得
这本书阐述了现代信息过多,思考太少,永远在线,随时打扰,如果人们管不了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就很容易被陷入一个大坑。
在当今信息过载的时代,如果不能甄选信息,风清信息的好坏,优劣势。不能很好的识局就无法去破局。这里讲到了每个人都有天赋,能力和技术,核心战略是头部效益。选择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 高价值区是指外在价值高,内在有事高
怎样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这里提倡的是不但单机学习要联机学习,用答案换取答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集思广益,这样形成一个好的闭环。 学习需要带着硬盘的路由器,硬盘表示自己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路由器要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势,吸取精华,许多人的知识提升的秘诀都是接受咨询,思考问题。
学到的精句:
一、人类的进步史就是大脑的外包时。
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选择高价区,做正确的事情。
四、站位和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五、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六、 万事万物存在规律,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本书将通过选择、联机、破局、内在修炼 4 个方面,帮我们真正解决“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的问题,打通学习的奇经八脉,成为我们梦寐以求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