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题西林壁》是苏轼借景说理诗,其借庐山的形象,来指出观察问题、认识事物时,要客观的、全面的把握。人所处的现时的地位不同,看事物的出发点,认识事物的方面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会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如若想全面认识事物,要跳跃事物以外,全面把握整体认识。这也就引出了我们对“中国有无哲学及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纵观中国历来思想家、哲学家所取得成就,中国是有哲学的,哲学不是西方所特有,他们特有的是他们的哲学思路。
关键词:哲学史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年前,苏轼由黄州改迁汝州,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写下这首诗。在游览庐山的过程中,沿山路拾级而上,目之所及,是庐山各种不同各具特色的峰、岭、丘、壑等组成庐山的局部。览山而归之后苏轼却说他并不知道庐山的真实面目,原因是他自己就在这山中,看到的只是峰、岭、丘、壑,或云或雾,无法全面的对整体的庐山进行认识。从这首诗中我们不禁想到,我们认识哲学,学习哲学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现在学习哲学,是必须要学习哲学史的,也少不了读些哲学原著。我们这样学习哲学就像看山,今天看一峰,明天看一岭,所以我们所认识的哲学不过就仅是我们的目之所及。中西方哲学,就像两座命名不同的山,我们既不能观了此山否认彼山,也不能看了彼山忘却此山。
如果把中西方哲学各比喻成中哲山和西哲山,那么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诞生在中国哲学之山,吸收此山的水气土产,就难免就具有中哲山所具有的特色。出生在西哲山,就难免有西哲山特有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