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江歌案已经刷屏了,我也看了很多相关报道,看得出大家对刘鑫的痛恨,可真正的施恶者——陈世峰似乎被遗忘了。陈世峰因为求前女友复合被拒绝后却痛下杀心,要置她于死地。
还有前一段时间网上报道的富二代杀人案。富二代薛某,苦追一个叫姗姗的姑娘8年,期间他送了女孩三四万块钱的礼物,最后姑娘以“性格不合”拒绝与其交往。结果薛某恼羞成怒,一把举起女孩儿,从19楼扔下去。
我一直在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残忍?即使对方有错那也罪不至死。难道是情绪管理差吗?应该有部分原因,直到后来看到一项美国人的研究报告,我才明白。报告说,一个孩子,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她心目中的第一个男人是她爸爸,她心目中的第一个女人是她妈妈。如果这个女孩得不到她父亲欣赏的话,她长大后会有一个特点,当她找到一位男士,会深深地依恋这个人,这个人绝对不能跟她“拉到”,一“拉到”她就痛苦不堪,她一定要在这个人身上得到肯定。
其实陈世峰,薛某就是这类人,他们身后还有一群人。一旦被对方拒绝,告诉他她不爱他,本来他可以放手去寻找新的感情和幸福,但他不,你不爱我,我就要杀了你,你必须爱我。实际上他爱不爱她呢?他并不爱她,他只是深深地依恋她。他在找什么呢?他在找他妈妈对他的肯定,在找他爸爸对他的肯定。其实他们是在寻求爱!渴望爱!他们兴许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不爱对方。
在《爱和自由》一书中,孙老师描述过一个小女孩圆圆。她是因为妈妈生了二胎而无暇顾及她,经常送她去邻居家,后来直接把她送到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她被大部分家长认为很聪明。因为她对每个人都很热情,如果有新来的小朋友家长观园,她会主动带着家长们参观,给他们介绍。而且她很会察言观色,别人的一个神态,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孙老师发现问题,其实圆圆一直在向外寻求爱,她的注意力都在别人身上,所以根本没有精力去发展认知。而真正聪明的小孩,是很专注的,别人从旁边经过看都不会看一眼,他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情。而且他对爱的需求已经被满足,从他的经验来看,爸爸妈妈的爱是永恒的,所以即使他们不在身边,他依然相信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变。从而他更独立,更专注,而不会是四处寻找关注。
所以,独立的前提是要满足孩子对爱和关注的需求。那大家肯定不以为然,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我想知道,你真的会吗?有能力去爱吗?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利用自己的童年时期被对待的方式和过往经验来对待我们的孩子。我们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爸爸,爸爸,你看!我搭的房子漂亮吗?”爸爸不经意地一瞥,“你搭的那像什么呀?”
“妈妈,这个拼图我不会,你能不能帮帮我?”我们一边忙着家务,一边头也不抬地应着:“这不是挺简单的嘛!自己看看图多练练就会了。”
“妈妈,我一个人好无聊啊!”我们没好气地说“妈妈还得做饭呢,乖!自己玩”
我们常常按照成人的思维来衡量孩子,常常被标准答案所桎梏,常常否定了孩子。
我们还得忙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既要上班,干家务,还得带孩子,恨不能自己有分身术,想要兼顾做好却往往落不着好。
那我们能不能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咽下那些伤人的话,放下手里的活儿,陪孩子搭搭积木,玩玩拼图,做做游戏?给孩子一段特殊时光,抛开烦恼,拉低自己的智商,重温一次童年,跟孩子一起撒野,彼此乐在其中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鼓励和爱,他便会获得安全感,而且很容易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建立安全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孩子的天性会被激发,他会变得自信阳光,有活力且充满爱。
当父母学会了爱孩子,孩子也就学会了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