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分明
只有自己经历了功夫上的问题,才能解开谜团。在用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出现境界。出现境界以后,越执着境界,越难以突破。好多修行人都不知道如何空掉境界。心不放在上面,不去想它,自然就空了。当你不再想去弄通这个问题时,身心就会逐渐空掉,进而会感觉不到身心的存在。
真正的“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是错误的认识。什么都可以空掉,唯独“觉知”不能空掉。一个人面对顺境、逆境时,不被境转,就是因为觉知存在。
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进入某个阶段时,甚至连自己都会感到茫然,会问自己:这样修对吗?我是不是在修行?因为进入这个境界时,已经突破了“有为法”,进入“无为法”阶段。这时候妄念基本消失了,已不需要用某个方法,如念经、观想等来降伏妄念,动个念头,自然清净。
古人讲:“世间的功名利禄不空掉,无法修道;身不空掉,无法悟道;心不空掉,无法证道。”
修禅,刚开始会觉得很困难。因为一上手就让你空掉身心,也就是不给你拐杖。
如果你想把妄念赶走,就是被境转。你追境,还是被境转。你完全可以不理睬妄念,只是提起觉照看着它。此时的你,当下就是“了了分明”的境界。
杂念产生时,不要跟着它跑,也不要赶它走。如果能做到,当下你的心就是“了了分明”的状态。能这样用功,就是真正的用功。这种方法讲起来容易,修起来很难。但是无论用哪种方法入手,都必须经历这一步,否则无法成就。对于散乱心,不要去迎合。如果你住在散乱心中,就是迎合。你拒绝杂念,杂念反而会更多。
如果你总是注意到周围的事情,就把道心丢了。不必管事情的对错,头脑过于分别,根本无法入道。尤其当我们内在自性光芒还未出现时,都会被外境所转。换而言之,当我们内在自性的光芒出现以后,就会被内境所转。也就是说,不住外,就住内;不住内,就住外。现在大家的内境还未生起,也就不能不被外境所转。所以最关键的一步是把内在的境界修出来,不能100%地看到起心动念,起码也要看到30%。100个念头看到30个,完全可以做到。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地用功,杂念就会越来越少。
在刚开始的阶段,必须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无论哪个法门,都是从作意开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