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没什么稳定工作,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收入,这段时间的生活一直靠我办了多年,额度还算可以的各个银行的信用卡维持着,作为一个相对佛系生活观的人,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需求,除了日常的吃喝拉撒、房租、水电什么的费用,其他的真是没啥,夜店不去、酒也不喝、烟还戒了。我并不觉得我现在的状态有什么,平时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也没有因为背负了一些卡债而有什么超强的紧迫感,觉得必须要尽快找个什么工作,不管什么,赶紧挣钱。
也许、可能、大概,是我一个人生活的原因吧。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我一个人生活,偶尔有伴侣的出现,也都不持久,可能是都觉得我这种“三无”的中青年不太值得托付终身。在过往的三十几年里,透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的信息,让我逐渐完善了自己的生活观念,虽然可能还不太健全,也避免不了有点“个性”,但是,我觉得,这个星球上生活的这大几十亿人,终究是有些跟我相似的人吧,毕竟,我不觉我是什么独一无二的个体。
以我个人当下的认知,人类这种生物,生存的周期是有限的,从出生到死亡是必须经历的过程,那么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究竟要怎么过?看多了那些为了父母、为了孩子、为了房子、车子等等奋斗拼搏的人,也看到过各个阶层奋斗了一生的人,以我的认知理解来看,如果是让我把活着的这几十年,奉献给房贷、车贷,为了结个婚就要负担几十年的房贷,可能还要搭上父母的伴生积蓄,这种事情我是绝对不会干的;结婚也好,繁育下一代也好,不可否认是完善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如果把这些就作为人生的全部,我个人可能无法接受这样的生活。
很多人都会说“别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都一样”,像极了父母帮着带娃的时候说的“你小时候我就是这么养大的”,确实,很多被总结为经验的东西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用以指导当下遇到的新问题,但是不同的因素产生的问题总是相似而又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可以被用的上,带娃也好,生活也好。
我们处在了一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了更多的认知,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很多既往传统认知的东西,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那么我们是否还要遵照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并且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呢?
有些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个很难融入人群中的人,因为很多观念上的事情,在没有比较深入的交流的时候,很难得到共识,而又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花时间跟你聊天,然后我就更喜欢一个人,即使跟家里的姐姐们、父母在一起,我也还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呆着。
本就是不需要分善恶,辨对错的事情,每个人选在自己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没什么不对,但是,身边的一些亲戚啊、朋友啊,总会有些基于道德性说教、炫耀性说教,让我很无所适从。生活中就是有那么些,狗血的、真是的,知道不好却又无能为力的事情,完美的体现了生活的无奈。
体检报告显示我的物理状态还是可以的,我的心理状态是不是有点问题呢?没有什么上进心,对什么也没有特别的渴望,虽然也有一些想要的东西,但是没有也无所谓,想找些兼职来做,却又总是犹犹豫豫,不知道干啥好,也没什么技能,三十多岁,可以用“一事无成”来形容,也确实很贴切。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