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我们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今天在谈论教育创新的时候,应思考这两点:
一是世界在不断变化,所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紧跟时代不断迭代;
二是未来世界所需要的能力已发生改变,逼着我们要为孩子重塑教育,赋予他们面向未来的能力。
过去我们对“世界”的定义就是与真实的外部世界相关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生活技能、自然科学等相连接,于是在学校里我们让孩子学知识、学技能。
其实“世界”还应指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是否有能力探索自我——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懂得规划自己人生的方式。这种“向内”不断自我探索的能力,一直被我们的教育体制所忽略。我们的教育体系尚未摆脱18世纪的工业模式,即培养产业工人:市场需要什么人才,我就学什么;什么产业在当下最有前途,我就学什么专业。忽略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想要什么、适合学什么和干什么。
国外孩子很小就独立、知道自己要什么,背后是是这个国家的文化、教育为孩子提供了自我认识的指导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