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黄牛聊天,
谈起赛车手作家导演韩寒的作品《后会无期》,
他说看了三遍才明白韩寒想要表达的意思,
前面一直看不明白,
就觉得这部电影太散了,
几个年轻人决定离开一个岛外出旅游最后各自散开到底是为什么?
我说那你的感悟是什么?
他说实际上韩寒想要表达的是这样的意思,
就是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些自己的过去,
这些过去不管是怎么样的不堪,
你最终都要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的过去,
你的过去都没有错,
它一直在那里,
等待你的确认。
哇,
我觉得这太靠谱了,
每个人的过去都是对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和自己的过去握手和它友好的告别。
好比如说,
我曾经和我的父亲有不愉快的过去,
但是我现在终于和我的父亲和解,
并且接纳他以前给予我的不愉快的童年,
知道那是他在那个时候能够给予我的最好的,
我满心欢喜的接纳了他。
我们总是听到一些父母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多么不听话,
那其实是不接纳自己的过去的结果,
——
因为不接纳自己的过去,
我们把自己对过去的抱怨投射到孩子身上,
投射到配偶亲人朋友同事的身上——
我们一辈子都在玩这种投射和被投射的游戏。
所以,
我们看到电影中的大反派最后总是说,
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证明给我的父母看,
我不是他们说的那样无能——
他们为了证明这一点不惜铤而走险的违法犯罪,
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子。
我还知道有些人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比自己的姐妹优秀,
因为童年被优秀的姐妹的风头盖过,
她们一辈子活在姐妹的阴影中,
处处都要和她的姐妹比较,
为了赢过她的姐妹无所不用其极。
所有这些例子,
都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对这个人的影响有多么巨大,
当这个人没有和自己的童年握手言和的时候,
他始终无法释怀,
他总是背负着沉重的过去生活,
好似一只蜗牛每天都要扛着自己的全部家当移动一样,
在重压之下他的精神犹如绷得紧紧的橡皮筋,
只要一点点意外就足以让这个人崩溃。
我觉得每个人都要学会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像姜育恒一样和跟往事干杯,
像好朋友一样握手言和尽欢而散。
接纳自己的过去意味着接纳自己的童年自我,
意味着接纳自己的父母,
当他接纳了童年和父母的时候,
他会感到心平气和的满足感,
一种从内心发出来的喜悦,
他明白他可以为自己而活,
他知道自己可以活得自信从容。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
这个人的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厘清了,
内在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了内在的小孩,
他们可以友好相处了,
于是这个人不会有精神分裂的可能性,
他已经可以达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始终如一,
然后,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
佛教说四大皆空看破红尘的人要放下,
这也是一种大智慧,
但是未免有点消极的味道,
我觉得可以积极一点,
接纳你自己的过去,
和自己的过去干杯,
然后 ,
继续勇敢的前行。
我是南星学生教育中心林老师
每日原创家庭教育文章第二年第三百零三(总第303)篇
欢迎留言互动
20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