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选择和怎样的人在一起?

         

        昨天和家人探讨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和积极努力、健康阳光向上的人在一起,和充满正能量努力拼搏的人在一起,和社会阶层更高一点的人在一起?还是和那种平庸自甘堕落的人在一起,和有许多性格缺陷的人在一起,或者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人在一起?这些问题看上去好像都是伪命题。因为无论哪种性格特点的人,或者说无论哪种社会阶层的人,都有好人和坏人,我们要选择的是和道德品德好的人在一起,远离一切烂人烂事。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人的本性是慕强的,是喜欢攀龙附凤、趋炎附势的。对于那些外表长得漂亮、身上优点多、综合能力强、有钱有势有地位、自身赋予价值比较高的人,都会产生羡慕崇敬之情,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吸引,并愿意和这些人在一起;而对那些身上毫无闪光点、资质能力平庸低下、浑浑噩噩混日子、性格弱点比较明显、外貌气质又不出众的人,大概率对其是没有一点吸引力的。这样的人,也多半是在社会的底层艰难求生。

        大多数普通人和芸芸众生,其实人生过得并不太顺畅,都会经历很多的坎坷和挫折,所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一地鸡毛的事常常发生。但是很多人依然不会放弃,依然在为生活的更美好而努力奋斗。因为认同奋斗拼搏这种性格特质,也就认同别人身上积极向上的优点,对那些依靠奋斗获得功成名就的人,从内心里认可并羡慕;对那些缺乏斗志、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浑浑噩噩过日子的人自然而然就不怎么在乎了。

      以上说的是一般情形——大多数人羡慕、尊崇、接近在社会上价值比较高的人,并向他们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价值,获取更美好的生活。但是却还有另一类现象的出现——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尽量避免和价值高的人在一起,而是选择与很多远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斯混,并宣称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他们在一起很放松,享受着“简单的快乐”。也许和远不如自己的人天天混在一起之所以感到快乐,是因为没有压力吧?这也是一种活法。

        这个社会已经形成很多泾渭分明的圈层,各个不同的圈层对应不同的价值。如果社会是一个金字塔的话,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处于金字塔的底部。价值和人品并不能划等号,这是确定无疑的。价值高的人人品并不一定好,在金字塔底部的人,很多人也有高贵的品格。以前我们读书时,经常会听到看到“贫贱之人多具美德”这样的话,毫无疑问,和品德高尚的人待在一起,是我们的优先选项,这是基本的处世准则之一。

        但是从概率上来讲,在同一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分出不同的圈层,排除掉一些无法改变的特定因素之外,很多时候还是跟自己精神性格能力的优劣正相关的:正面阳光的人和负面阴郁的人、积极拼搏的人和甘于躺平的人、忠诚感恩的人和薄情善变的人、甘于付出的人和小气自私的人……都是在自己的赛道上前行,在岁月的漫漫征途中,最终出现了阶层的分化。不排除有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如果一直在社会底层困苦挣扎,恐怕也要从自己的缺陷上找原因,而且这种缺陷恐怕还特别明显。

        从自己的成长性出发,为了自己的精神更加丰饶富足,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去吸收正能量,去接近一切美好的人和事,让这些美好滋养自己的心灵。与此同时我们要警惕,除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无法回避之外,尽量少和人格缺陷严重、生活态度消极、甘于庸碌躺平堕落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无形中会消耗自己的能量,让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应对风雨如磐的人生。

        “我只是想追求简单的快乐”,这句话听上去很美好,带有很浓的鸡汤的味道。实际上我想它的潜台词是——我不愿意正视并接受生活带来的压力,我只想远离任何给我带来压力的人和事,在那些远不如我的人群里面,我真的感到轻松自在。目前的生活条件还可以给我“躺平”的选择,那我选择躺平好了,我才不管以后生活会出现什么不确定性呢,任何人也别想来说服我。

        人性的复杂是难以想象的,不能够以阶层来区分人性的善恶。不能够说社会阶层高的人大多数善良,也不能够说社会阶层低的人大多数善良,一切都是概率。我们的古谚语里面既有“贫贱之人多具美德”,也有“穷生奸计、富长良心”,各有各的说法。太史公司马迁在他的《史记·货殖列传》里面又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也许这些话,可以为我们“应该选择和怎样的人在一起”提供一个参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