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根本,必须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到了“稳步施工”的新阶段,领域更宽、要求也更高。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着力点,也是乡村振兴路上需要攻克的“老大难”问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基本元素”,要着力建强基层党组织,以这一“基本元素”,激发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大“活性因子”,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创新”的“元素”,激发乡村发展的“活性因子”。产业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农业要强、农民要富,离不开优质乡村产业的支撑。但乡村存在“慢变量”的特点,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基层党组织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的特殊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先行者”,敢于打破“桎梏”,摆脱传统的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点子、新路子。要能够围绕本地实际,带动引导当地群众从事农业产业发展,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业,也可以创建乡村品牌,通过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乡村产业发展特色,形成覆盖绝大多数村民参与、符合村内绝大多数群众利益、涵盖村内绝大多数家庭的,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引领,以党员为骨干、以能人为依托的农业产业共同体,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富裕的良好态势。基层党组织既要对本地情况“如数家珍”,也要对周边地区发展“了如指掌”,更要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积极挖掘非遗文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乡村优势资源潜力,寻找更多创意元素打响乡村产业品牌,开拓“飞地经济”“抱团发展”等村集体经济增长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突破”的“元素”,激发乡村建设的“活性因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升为抓手,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提升农民群众宜居程度的基础,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幸福感”,但是当前农村人居环境仍是乡村建设中的一块短板。特别是在改变农民生活习惯、维持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方面,更需要基层党组织敢于“突破”、攻克“顽疾”。在保留村庄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勇当“排头兵”,以自身实际行动踊跃投身乡村建设,动员群众广泛参与,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激发更多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家乡”情怀,促使他们逐步转变生活习惯。通过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真正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优势,让农村生活坏境能有更多“守护者”,为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凝聚强大动能。
基层党组织要增加“务实”的“元素”,激发乡村治理的“活性因子”。总书记指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治理关乎地区的长治久安,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近些年来,随着乡村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许多创新做法不断涌现,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如果要更加广泛地推广运用,还需要基层党组织勇挑“重担”。乡村治理涉及面广,事项繁杂,不同地区的矛盾点也各有不同,基层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甘做乡村治理的“勤务员”。通过主动上门走访、蹲点调研、包村联户等形式,多渠道倾听民意、了解情况,准确把握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务实功、出实招,方能真真正正见实效。要瞄准本地区治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将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治理等先进经验做法尽量“本地化”“群众化”,从细微处入手,与村规民约、民风民俗相融合,奋力谱写高质量乡村治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