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有个学生找我谈心,哭了一整节课,弄得我现在都还心有戚戚。
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眉清目秀,做事情踏实认真,学习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
就是这个女孩,期中考后因为只考了年级第二名情绪低落,来找过我一次,也是哭得稀里哗啦: “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废物,一无是处,什么兴趣爱好都没有,连考试也考不好……”当时听得我一脸懵逼,这是什么情况,那些真正考得差学生稍有进步就开心得跟过节一样,她考年级第二却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
细细询问之下,才知道从小优秀的她,因为特别追求完美,只关注学习成绩,所以小升初之后,发现班上很多同学都各有所长,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擅长绘画,有的善于交友,总之大家都觉得开心的事情,她既不感兴趣,又觉得挫败,完全游离在集体之外,一次考试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后来跟家长沟通之后,发现父亲特别严苛,小时候经常打她,现在虽然不打了,但是跟父亲的关系很僵,而且养成了追求完美的习惯,每次考试非考第一不可。
于是希望家长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并就亲子沟通方面给了一些建议。家长也很支持配合,后面一段时间感觉她的状态还不错,慢慢融入集体,也感受到了一些学习之外的快乐。
可是昨天晚自习她请假回去,又跟父母发生了争吵,她说是不想住校,想改走读让父母接送。父母一开始很生气,说她不懂事,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关上房门不理父母,后来父母也跟她做了交流,了解了她的想法。然后又让她来跟我谈谈心。
孩子跟我说,她已经忍父母很久了,现在不想忍了,父母可能觉得她变得不听话了,可是她再也不想这样委屈自己!
这一次的深聊之下,发现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她爸爸那里,她们的父女关系竟已经很紧张了!原来小学时候父母天天吵架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她不轻易相信任何人,不愿意和人交心,所以还是走高冷路线。
我想,需要好好酝酿一下该如何跟家长沟通,让她爸爸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尝试修复跟孩子的关系。
青春期逆反可能是个危险的信号,也可能是一个改变的契机,如果在青春期能够疗愈孩子的童年创伤,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会有所助益,如果不能疗愈,也许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