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迷思——完整系统地学,或者碎片化学习?
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你需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并且做到边学习,边整理。打通新旧知识的通道,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建立链接。比如在学新知识之前可以梳理一下自己已经具备哪些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学了新知识以后回顾自己学到了什么,最后再思考一下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补充。
这里关键需要知道,哪些知识是值得长期探索的。作者举例一些领域的大师,看他们研究的内容发现,其实他们研究的就是那么为数不多的“核心知识”。这些是值得长期探索的,不同领域的核心知识都不同。我个人的理解是,对生活和工作有之间刚需的,就是需要长期探索。至于人从哪里来,死了要去哪里,这个作为你的宗教信仰可以偶尔想想就好,但年轻人,还是希望过年轻人的朝气青春的生活。
作者提到的另一个问题是,不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加工者。什么是搬运工呢,就像我现在的读书笔记,如果只是摘抄那就是搬运工。还好我写了一部分读后感,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对我看到的内容做了提取和加工(看把你能的)。
最有效的学习就是:在做中学。之前也说过,并不一定理论来指导实践,也可以通过行动了哉总结。learning by doing就是这个意思。这里介绍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写作式”操作,另一种是“游戏式”操作。写作式操作就是把知道的写下来,边写边思考分析。游戏式操作就是针对一个具体目的,多次反复练习某个特定技能。
最后作者谈到需要有反馈。我们之前也说过,只要这个反馈是真实的,客观的,那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应该试着接受并改进。
思考:
最近听许岑的学习理论,与本文有些相同,在此引述一二让大家按需选择。许岑这人我就不介绍了,他认为,学习有两种,一种是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一种是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两种有什么不同呢?结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就是需要完整、系统、从基础开始的学习,一般用于创造性的学科比如医学、法律等等;自然主义的学习方法就是,跟小孩子学说话或学东西一样,找到具体的实际问题,着眼于解决这些刚需。一般用于创造力没那么强的学科比如语言。
两种方法的不同在于,是否要从基础开始,是否要系统地学习。我们现在说的学习其实是成年人的学习,那就不能再跟小孩子一样了,你让你家孩子从基础开始学弹琴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但你是成年人不能这么学,否则就是从入门到放弃了。你得有目的,知道自己要什么,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短时间内突破。
另一个感悟就是,读书不应该只“读书”,而应该跳出书中内容,去读人、读物、再是内容,读那些隐含的方面,比如作者的写作手法,或故事的背景什么的。这让我想到一个订阅的专栏,熊逸书院,主讲人并不讲具体的如何解读名著,而是跳出这个名著,横向、纵向对比不同名著,告诉大家当时的背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完全是另一个分析角度。另一个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写八卦专栏的作者(不剧透),她分析八卦不是告诉大家那些都知道的事情,而是有依据地分析,最后的结论可能完全跟我们知道的不一样。我从这两位身上学到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