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离婚率跃居全国前三位?
这是国内一家知名报刊的报道。
我们不去质疑报道真实性有多少,但,这些年离婚率居高不下,却是不争的事实。
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双方家庭地位有差异。
虽说现在社会不讲究门第,但其实还是应该重视。
虽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儿,但其实是双方家庭的事儿。
比方说,女方为新家庭付出多,男方付出少,小夫妻恩爱和睦咋滴都行,但不可能保证今后不会拌嘴吵架。
“我爸是大领导,你家是啥””结婚我家陪送多少,你家呢?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必然是家庭矛盾导火索。
双方父母对孩子们的小家庭,不要过多干涉,投入太多,量力而行,要给小夫妻奋斗的动力甚至是压力。
所以,过去老话说的“门当户对”还是有道理的。
二,由于两个人接触少,双方缺点都没有暴露出来,闪婚必然闪离。
现在都流行网恋,在网上双方都会甜言蜜语,情意浓浓。通过一段时间聊天,认定彼此都是意中人,是生命另一半,最后决定奔现、闪婚。
但是等到现实过日子,才发现对方有不少缺点。
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只要双方为了家庭,勤劳、努力进取,对双方知冷知热,维系家庭,奔着过日子去,一些所谓的“缺点”双方都应该磨合,包容。
可是,现在小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在家时候哪个不是父母宠儿。过日子产生矛盾,不理解,互不相让,把对方缺点无限放大,变成不可调和矛盾,最终只能是离婚收场。
凡事无绝对,一切皆有可能。也不排除有一见钟情,白头偕老的可能,只是这样几率太小了。
现实生活中两个人只有多接触,从为人处世上看,从日常小节上看,要给双方更多时间考虑能否成为伴侣。
三,两个人的“三观”是否一致或相近,是决定婚姻是否能长久的重要因素。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适合爱情和婚姻。
双方说话做事少有理解和默契,没有共同语言,很难走到最后。
“少年夫妻老来伴”。白头偕老的夫妻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两个人性格互补,有更多话题和语言是一致或者相近”。
此时的夫妻,已经不求大富大贵,什么金钱、利益,对他们来说都是浮云。
只要彼此相互扶持,身体健康,尽量不给儿女增加额外负担,唠唠嗑,说一下人情世故,家长里短,社会见闻,彼此有不舒服,不痛快的事儿和话,有倾诉这就足够了。
四,“妈宝男”,“物质女”这样夫妻很难长久。
一些男孩子没主见,结婚以后,凡事还要征求母亲意见,要母亲做决定。
一些女孩子不习惯婚姻束缚,经不起外面世界诱惑,不能理解婚姻的责任和义务。
五,一些“大男子主义”,“女强人做派”以及双方都是“巨婴”。
不懂得“婚姻是需要经营”,婚姻关系失衡,这样夫妻也不会长久。
婚姻的实质是理解、信任,包容,磨合的产物。
发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论调也就在所难免。
最后一点,在东北居多,那就是“直播打赏”。
美颜技术可以让中年妇女甚至大妈,瞬间变成萌妹。
一些女主播在直播间展示才艺,多半是“身着暴露,骚姿弄首”要求给她刷礼物变现。
一些无聊的人,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为了几句甜言蜜语,甚至出于不可告人目的相互攀比追加打赏。
一场直播下来,有几万,几十万甚至百万收入。这样来钱太快,一些人看到无限商机,也逐渐迷失自我。
出手阔绰,心怀不轨的要求主播线下见面,开房。
在巨大利益诱惑下,一些围城内女主播,分分跳出围城之外,婚姻也就名存实亡。
这是极少数例子,但却是真实存在。
婚姻就像鞋和脚的关系,合适与否只有脚知道。
如果说过去是为了孩子,双方才选择不离婚。现在,孩子已经不是维系婚姻家庭的纽带。
因此,单亲家庭比比皆是。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恐惧结婚,认为家庭给不了安全感。
即使结婚,上一代给予心里阴影,往往又是婚姻能否存续的隐患。
两个白首老人携手缓缓走向夕阳,成为多少人渴望,却很难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