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便是我看过的所有武侠书了。简言之,武侠小说我看金庸,并且只看金庸。
在这十余本小说里,除《越女剑》太短不想多看以外,“雪、连、白、书、侠、鸳”都是看过一遍之后便觉意兴阑珊,提不起一丝重温的兴致。其它的几本也并不都是百看不厌,看过四五遍后再去看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性地“偷工减料”。我往往会选择我认为有意思的篇章开始看起,比如《射雕》之郭靖相识黄蓉于张家口,《天龙》之段誉初逢王语嫣于曼陀山庄,《倚天》之张无忌习成乾坤大挪移于光明顶,《笑傲》之令狐冲巧遇任盈盈于绿竹巷,《飞狐》之袁紫衣力取韦陀门于衡阳,《碧血》之袁承志援手温青青于衢州,《鹿鼎》之韦小宝调戏沐剑屏于皇宫。然而还有一本书我却能够始终如一地从头开始,那就是《神雕侠侣》。
记事以来,懵懵懂懂之中便开始看李若彤版的《神雕》,略通人世之后就看遍了刘亦菲版的《神雕》,高中以后才接触到了姗姗来迟的文字版《神雕》……如此钟爱《神雕》,并不是因为李若彤、刘亦菲版的小龙女有多美(姑且排除陈妍希版的小龙包有多丑),更不是因为古天乐、黄晓明版的杨过有多帅,只是因为第一终将成为唯一,而《神雕》正是我相识金庸先生的开始。
诚然,喜欢一本书的前提是要对其主人公感兴趣。至于《神雕》,神雕侠杨过及其妻子小龙女自然是主人公中的重中之重,但是还有一个配角我始终念念不忘,她就是郭襄。
杨过,不好的出身,悲催的童年,没有可靠的家庭背景,却有他不争气老爸杨康的背影。在现在来看就是典型的贫苦民众了,不,简直连普通民众都不如,因为他是孤儿。他也许就不该来到这个世上――出生之前,父亲就因自作孽而死;其后也没有过多久稳定的日子,母亲却因染病而亡;就连遇上所谓郭伯伯之后,却也不受黄蓉和柯镇恶待见,最终被迫离开桃花岛;进入重阳宫学艺,还因师父赵志敬的百般刁难举步维艰;只有进入古墓遇上小龙女之后,他才有了真正的日子,但之后还是经历了无数生生死死、坎坎坷坷才得长相厮守。但是他终究还是越过了千难万苦,成就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为人方面,他果敢勇武,爱憎分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强敌,他都不会当面屈服,初出茅庐的他甚至有叫阵金轮法王的勇气。在得知黄蓉为“杀父仇人”之后,他纵然惧怕郭靖那举世无双的武功,也不会动摇他的报仇之心。大是大非面前,他分得很清决不含糊。在用情方面,他虽继承了父亲的风流,外表随意,但内心只对小龙女一人专情。在这个方面,他基本上轻轻松松地完爆了金庸小说里的其他男主。比如张无忌,他在殷离、赵敏、小昭以及周芷若等人之间动摇不定,最终金庸先生虽然没有写完,但我想应该还是赵周二女共侍一夫,要不是阿离主动放弃,小昭远赴波斯,说不定就是四女共侍了。至于韦小宝,段誉这些风流种,就更加不用说了。为了小龙女,仅仅是一句虚无缥缈的誓言,一个虚幻迷离的南丐神尼,他可以忍受孤身等待十六年的煎熬。最终苦等不至,他还想坠谷“殉情”。正如原著中说得那样,若不是用情至深,杨龙二人真是永无相见之日。
小龙女,自幼在古墓长大,清秀端丽,不食人间烟火。随着个人齿岁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一遍遍地反复看一本书总能看出一些新的东西。正如我看张爱玲的《半生缘》一样,一开始只是觉得沈世钧这人可怜,但到后面再看的时候,就愈发觉得其非常可悲甚至可恨――既然知道曼桢用情之深,为什么还会相信这么简单的谎言最后还自暴自弃地娶了一个对她根本没有爱的女子!!!算了,还是不继续吐嘈沈世钧了,不然这篇文章不知道要写多长了。在《神雕》中,一开始总是觉得小龙女被尹志平夺去贞洁十分惋惜,甚至因为这个情节一度恨过金庸老爷子。到现在看来,我却觉得这个情节却是必不可少的了。因为只有通过这个情节,小龙女才能由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孩变成一个依然少不更事的女人,当然更是指心理上的。若不是经历这么一个波澜,杨、龙之间纵然有情,却也终究会在师徒抑或姑侄的情分上止步。在另一方面,白璧微瑕才是真正的美玉,正如和氏璧一样,融入其中的卞和的血泪丝迹却能倍增其色(出自《芈月传》,具体和氏璧是否真实如此有待考究)。小龙女总是那么的单纯,美得毫无瑕疵,加上这个缺陷之后,这个角色变得更加实际,也增添了几丝缺憾之美。为了不让杨过挂念,她可以委身下嫁公孙止;为了让杨过服食断肠草,她能够坠崖谎言骗夫郎。不通世事的她,心中只有杨过一人,什么武林盟主乃至自己的性命都不足为重!
郭襄,自小古灵精怪,有“小东邪”之称。《神雕》之中,一见杨过误终身者甚众,然而最为凄惨者莫过于郭襄。陆无双与杨过在豺狼谷相识,之后百计避敌,一路上“媳妇儿”“傻蛋”叫得亲切无比;程英救杨过于乱石堆中,纵然留下“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遗憾,也能够藉琴箫透心语;公孙绿萼同杨过共经患难于鳄鱼潭,最终也为救杨过自绝而死。而郭襄就算也和杨过在黑龙潭有过一段智取灵狐的美好时光,但是她那时候还是把杨过当做了“大哥哥”,杨过也始终带着人皮面具,让小郭襄捉摸不透。最为痛心地是,杨过好歹知道陆、程、公孙三位姑娘对己有情,但是于郭襄,他不知道或者根本不想知道她对自己有情。每次读《神雕》读到最后,默默品味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总有一种想和郭襄一同恸哭的冲动。初识杨过,她还是襁褓之中的一个不经事的婴儿;再见杨过,她已是正处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可没想到,再见却成为了永诀。看过《倚天》原著的都知道,此书其实由郭襄独上少林寻杨过引出,以后虽然没有赘述郭襄去何处寻找,我想她应该还是走遍了天下,只为了见一面大哥哥。第一次看《倚天》时,对《神雕》也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对郭襄无视“昆仑三圣”何足道的示爱行为很不理解,反而觉得二人正是女貌郎才。但之后我渐渐明白,一个专情之人的心实在太小太小,而小郭襄的心里就只能装下杨过,至于张君宝这匆匆过客就更加不用说了。《倚天》里说过,郭襄遍寻杨过不遇,最终看破红尘出家为尼,开创了峨眉一派。但我想她还是始终不能将杨过忘怀,因为她的继任大弟子号就叫风陵(风陵的继任大弟子才是大家熟知的灭绝师太)。风陵,她忘不了那一刻的风陵夜话,更忘不了她在风陵渡随大头鬼去见神雕侠。郭襄一生,一半在寻寻觅觅,另一半却只能独伴青灯古佛。她为人虽然豪爽大方,但对情看得极其珍重,她一旦拿起了情,终其一生也不能再放下了。
不得不再次吐槽下现今的翻拍的《神雕》,还不说那包子脸有多难看,至少小龙女不会问“一天想我多少次”那么恶心的问题,洪七公也不可能娶了丐帮前任帮主之女还有婚外恋……这样的《神雕》,和原著实在是偏颇太大。酒是老的香,而金庸剧也是旧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