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样的人,读什么书也会造就什么样的人,这就浸入式沾染。
我平时喜欢看别人的视频,各式各样的都看,有汽车类的,有知识分享类的,还有才艺表演类的,感觉很好玩。
今天我也拍了一段视频,发给朋友看,之后很焦急的等待朋友的回复,大概过了10分钟,朋友发来微信:“你怎么那么不上镜?而且脸那么黑,哈!”。
我心情瞬间跌倒了冰点,心想:我真的黑吗?还那么不上镜?
不过说实话,我确实怕出现在镜头里,上镜就紧张,说话也不利索,手也不知道该往哪儿放,手心直冒汗,后脖颈子发硬,脸上肌肉不自主的抽动,小心脏砰砰的跳的厉害。这是我的处女镜呀!就这么被自己的紧张给毁了。
记得前两天看一本书,作者是全美很有名的脱口秀演员,出场费很昂贵。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能说会道,而是一个演讲恐惧者,曾多次因为在公共场合无法说话,而错失良机。大学更是因为人文课演讲,为了缓解尴尬和紧张,在上台前喝酒,被老师批为二等生。
搞砸了无数次之后,他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演讲,能推就推。但在一个公益活动中,为了帮助一个身患绝症的同事,作为组织者,他不得不上台成为支持人,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学习在公共场合演讲。他的做法是,怕什么就硬着头皮做。为了这次演讲,他把所有有关演讲,话术,克服恐惧的资料都收集齐,好好的学习了一遍。在这其中,他还请教了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聘请他作自己的私人演讲教练。
经过这位教练2个月的指导,上千次不断的练习,终于克服演讲恐惧症,成功的完成了这次公益活动,筹集到了上百万美元。
我就在想,为什么他能克服自己的恐惧,而我在拍这段视频之前,已经练习了很多遍,仍然录不好,为什么?是怕自己上镜丑吗?
我想想都不是,我一男人,还怕自己丑吗?应该还有其他原因。
我坐在沙发上冥想,睡着了也没想出原因。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妈叫我帮忙,擀饺子皮。我洗洗手,挽起袖子就干,不一会擀了50个左右的饺子皮,放下擀面杖那一霎那,我明白了!
原来,我一直没有理解一句俗语:一回生二回熟。
所有的开始都是青涩的,尴尬的。
只有开始了第一次,第二次就没那么难了。就如写文章一样,第一次总是不知道该写什么,可能能写50个字,或者更少。第二次就会好一点,也写50个字,速度就快了很多,也轻松了很多。第三次,可能能写100个字,慢慢的,手不生了,脑子有话也能落实到纸上,变得越来越自信。
万事都有个开头,第一次总是难产,不好意思,紧张。只要开始了,你就成功了一半。
怎么开始?克服,克服,还是克服。克服恐惧。
还有一点,就是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如果把自己太当回事,结果尴尬的是自己,失掉机会的是自己,最后痛苦的还是自己。
放下自己的面子,把自己的脸皮变厚一点。勇敢的去做,哪怕第一次自己觉得很糗,过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做的好像也没那么烂。只有放下了面子,里子也就有了。
仔细想想,我有什么?既不是名人,又不是权贵,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没什么值得失去的,再坏能坏到哪儿去?
当这些都想通了之后,心就坦然了,面子也放下了,可以真正学习实践了。该怎么就怎么吧!
所以,别错过任何自我展示的机会,勇敢的去做,给自己一个机会。当步入另一个层面之后,会发现,有些事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