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Randy Buckner研究发现:内向的人脑前额叶皮质里面的灰色物质更大更厚,而这个区域是与抽象思维和做决定相关的,所以内向的人一般会坐在角落里面思考周全以后才做决定。而外向的人正好相反,他们更活在当下,经常会在还没完全思考清楚的情况下就去冒险。
也就是说,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不喜欢跟周围的人互动。只不过面对外界刺激,他们比外向的孩子更稳重、谨慎,社交中的“反射弧”长。这是一件坏事吗?当然不是。很多专家学者在内向的人有自己的优势上面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性格内向的人和他人的工作关系更融洽、友谊更长久,与人交往时注意力更加集中,也更有责任感和创造力。所以你看,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优势,关键看你能否找到合适的方式去激发它。
问题一:如果孩子性格内向,应该怎么做呢?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把你是如何参加社交活动的自然而然地展示给他们看,让孩子在学习和模仿中慢慢变得开朗。如果你觉得自己也不擅长主动社交,那有一个方法可以试试,那就是把社交活动纳入到家庭待办事项清单里。比如定期邀请朋友全家一起吃饭或郊游,或者和三五好友一起出去玩。让主动社交从可做可不做的事,变成每隔一两周必须去做的事,赋予它一些规律性和仪式感。就像逛街、看电影一样,让它成为家庭日常活动的一部分。
内向的孩子大都比较敏感,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时,一定要让他们有安全感,让孩子知道两点:
1.你就在身边,有任何问题或困难可以随时向你求助;
2.如果他感觉不舒服,可以提前退场或者到一个安静的角落做自己喜欢的事。
触发内向孩子的社交主动性应该从家庭内部开始做起,从家长的影响和鼓励开始,再邀请周围的人参与,帮孩子慢慢打开社交圈。
问题二:外向孩子,怎样设立社交边界?外向的孩子热情、健谈、精力旺盛,他们本身需要从和他人的交往中获得能量和满足感,这样的孩子也容易获得家长和社会环境的认同。但是不是他们在社交上就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外向孩子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我表现,有时会人来疯,有时会让人感到热情过度,甚至会惹人反感。
外向孩子的家长要注意两点:第一:在家立规矩孩子基本的礼貌和教养一定要在家从小培养,你要教会他基本的礼貌和礼仪;第二:出门划界限跟孩子约定,注意观察所在环境和周围人的表现,关注别人的感受。一旦孩子有热情过度或反应过激的言行,家长有权力立刻制止他们,甚至是带他们离开现场。
下面给大家分享三个方法,你可以通过平常和孩子一起练习,帮助孩子掌握社交主动权,并且做到得体地社交。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孩子,这些方法都很管用。
方法一:邀请其他孩子来自己家玩通过邀请其他孩子来自己家玩,占据主场优势,内向孩子会更主动积极,外向孩子也不容易失礼。内向的孩子更善于一对一交往,你可以每一周或每两周让孩子约一个要好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外向的孩子你就可以同时邀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玩。因为是在自己家,内向孩子对环境更熟悉,会更积极、放松,外向孩子则会把注意力放在跟别的小朋友互动上,而不是因为对环境好奇、兴奋而翻箱倒柜,上蹿下跳的。
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提前准备好要玩的游戏,比如一般男孩子喜欢枪战,搭乐高,或者到户外玩球;女孩子喜欢做手工,画画等等。小主人要为客人提供几个不同的选项,充分的准备会让内向的孩子觉得更踏实,也能从对活动的掌控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自信。对外向孩子来说,准备好要玩的游戏,也能提前给他们建立规则和边界意识,防止游戏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有不合适的举止行为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最好不要干预孩子之间的游戏。因为孩子是主人,他需要对如何跟客人互动,如何照顾好客人的需要负起责任。哪怕结果是他们各玩各的,你也不必担心。等到活动结束后,送走了客人,你再跟孩子做个“采访”,让他讲一讲今天为什么玩得很开心或者不太开心,下一次打算邀请什么样的小伙伴。你还可以跟孩子讨论小客人身上有哪些亮点或特长,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
需要提醒的是,内向的孩子容易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刺激过度,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所以每次游戏的持续时间不要太长,通常一个小时之内比较好。
社交活动也不要安排得太频繁,最多一周一次。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在家里休息,给自己充电。而对外向的孩子,你要特别注意他们是否能够尽到地主之谊,关注和照顾到小客人的需要。
因为篇幅的原因,方法二和方法三在下期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留言交流,让我们从赞美开始,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信心的成长。咱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