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关于拖堂的。
起因是重庆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吐槽了老师拖堂一事,被大量转发。文章中写到,“优美的下课铃声响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样,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了。可是老师的耳朵像塞上了耳塞一样,什么也没有听到……”“小郭已经快坐不住了,手撑在桌子上,等下课铃一响就一个箭步冲到操场上。别以为成绩好的小程和小李很听话,其实他们已经在准备玩过家家的材料了”。文章引起了各界网友的热议,也引起了老师们的反思。
回想自己,也经常拖堂,尤其是现在临近期末考试,上课时争分夺秒,恨不得把所有可能考到的知识一节课讲完。可是,我却从来没想过学生的状态。听到外面的欢笑声,一年级的孩子们怎么可能坐得住,心怎么可能还会在教室里。以为自己费心费力把这个知识点讲完了,其实听进去的可能只有那几个学生,等遇到的时候还要再讲一遍,效率太低。
其实以前上新课的时候,多数时候也会拖一分钟。有时候讲完知识正好打下课铃,但是我总觉得如果铃声一响我就离开教室,显得特别不称职,所以总是等铃声落下后再嘱咐几句才下课。现在想来,嘱咐的那几句话多余而且无用。
课间休息时间是学生身健康的保证。我们拖堂的时候,学生早就想着处理自己的事情,我们觉得把内容讲完很重要,但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和知识吸收。
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控制自己,尽量不再拖堂。临近期末考试,也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