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乐趣
——读丁立悔《暗香》有感
你会等一个人错过整个下午,品一杯咖啡,然后直到黄昏,你不会,因为你没有拖廷症。因为你不懂生活,你因为工作,忘记了自己,而丁立梅不同,她可以写她的生活,生活里的人,还有吃过的东西,过去的人。或者,丁立梅让我们更懂得生活。
这本书,更有意思的,是它的名字,〞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王安石的《暗香》中的一句,点明了本书作者的用意,作者的名字叫丁立梅,一听就是懂得生活的姑娘,王安石将梅与雪混肴起来,但又将梅的香气作出突出,表达了这个题目的内涵,香气将梅与外界与作者联系起来,这是作者的生活,在书面中,暗香,指的是栀子的香。而与梅花是两种不同的属性,一个是夏,一个是冬。栀子,你听上去,像一个小姑娘的名字,嫩白如玉,栀子在无数个夏天为我们带来了芳香。但其实,对我们来说栀子随处可见,田野上,花圃里,我们也会用它让房间充满一种情趣,那沁人的芳香,无论走到哪儿,都会为它所迷,但又不知是何处来的,让人不可捉摸,让人迷迷糊糊的去寻觅,记得以前,走进老师的办工室。便闻到这种芳香,知道是后来的事。
作者不仅仅喜欢各种各样的植物,更喜欢吃的,比如红头荠菜。夏天的时侯,奶奶总会下地采这一把,我们喜欢炒着吃,但作者的母亲用来作面也别有一番风趣。而对这红头荠菜名人张爱玲有一典故,她去望她的姑妈,带着一个碗荠菜便出门了,在路上,张爱玲觉得,这不仅是一盆荠菜,还是一盆盆栽,于是便小心翼翼的端着,生怕翻了。可见红头荠菜有多大的魅力,而作者也喜欢薄荷这种植物,我也喜欢,它提神醒脑,可以用来泡茶,,又可以用来清火,是一种特别的植物,随处可以生长,在我们南通是一特色。我爸跟我说,大姨奶奶家以前便种薄荷,满地满地的,用来遨薄荷油,用来做提神醒脑的一类东西,而现在在城市的孩子,薄荷都不知道什么样子了。
作者在这本书中多次写到月饼,而对我来说,9月份的时候,我的生日就要来了。生在良辰吉日的我,根本不喜欢月饼,作者喜欢的那种月饼可是苏式月饼。外表酥,内心软,让人更称赞不绝,而我外公也喜欢这种月饼。每到中秋。我和妈妈一定会买一打给他,让我好奇这样的是月饼。也让作者的童年分外想念在哪?月饼的缸里,到中秋才能出来,可能吧月饼也是一个孩子,平日里,被长辈关在大宅院之中,直到出那天才能发出喜帖。大家都想目睹这位新娘的美丽妆容,便引来了有关无关的人。纷纷来此看着,对于现在孩子再也没有那种惊喜,对于他们只有电视,电脑中的快乐,而现在很正宗的五仁月饼也都没了,月饼要到时再接受这个时代。而那种快乐早就已经消失了,而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一种神奇力量改变着。
这一种力量中的一股清流,他懂得慢慢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味的快节奏。让我看见了一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让我们懂得生活的人。
你好,古人
——读林语堂 《苏东坡传》有感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没有时间值得浪费,苏轼,一个并不起眼的名字。但在我读了这本书之后,便有了深深的敬畏之感,照历史来说唐代并没有多少古诗流传下来,到了宋朝,便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造纸术的兴起。使很多文人蜂拥而起,而苏东坡便是其中一位。
这本书的特点便是此起彼伏,而且,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的。第一章便写了作者林语堂对于苏东坡的态度,以及理解,对他各个时期纷纷做了评论,而在这,作者跟我们提到一个人,王安石,在课本上,用我们学生的视角来看,两人的文才相当,但又是政治上的死敌,后来我们知道,当时朝廷上都是王安石运筹帷幄的小人,本来以为:‘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冰清玉洁瞬间打破。小时候对王安石一切赞美变为了一个印象,而且瞬间成了黑粉,纷纷惊呼:“原来你是这样的王安石!”
而苏东坡也想打败王安石呀,因为这是他小时候的梦想母亲跟他讲范滂的故事。小东坡立刻成为了范滂的“迷弟”,就问:“我能不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母亲心里很激动呀,可她告诉自己要冷静。“你要是能做范滂,我就是范滂的母亲。”可见苏东坡的母亲是一个有学识的女子,给了苏东坡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让他之后的学习更为刻苦。而苏东坡的老爸赶考归来,但是文章太过朴素,怕是做不上官。这个时候,天天听儿子们背书,读书的他就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自比一浪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伦理在后来得到了验证,这一年考卷改卷老师欧阳修不按套路出牌。高举着“我爱朴素”的牌子,然后便当上了官,最高兴的人是苏东坡他爷爷,被评为“大理评事”不说,两个儿子还相继做官。
苏辙,在我们看来是一个“你们家有钱,你还要靠才华吃饭。”年少时不像哥哥那样用功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才发奋向上,后来还比哥哥官高一等。所以苏轼和苏洵不得不说“你看,被我们说中了吧。”有了哥哥这样的良师益友,有父亲的积极鼓励。当然还有,我应该配不上他的心理压力。于是,便在二十七岁时奋发向上。苏轼和苏辙的关系是这样的。苏轼被所有人鄙视,但是苏辙一定会和哥哥站在同一战线。然后,苏轼被贬,苏辙在官位上日子一定也不好过,他要求和哥哥一样被贬到同一处去。两人手足情深的证明,可以从苏轼的《水调歌头 -中秋》看出。对于弟弟的思念是一首诗的距离,而不是你在这里我在那里。
对于苏东坡的轶事,例如鬼、怪、神仙……说苏东坡死后,一颗彗星砸碎了刻有他名字的石碑,于是便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便请来道士,算上一卦,说苏东坡是文曲星,便立刻修复石碑。说苏东坡家一个奶妈中了邪,那鬼便向苏东坡提条件。前面什么烧香祭拜,他统统义正言辞拒绝了,而最后给了一杯水,鬼怪离去了,但奶妈永远断了奶。
苏东坡是一扇门,林语堂是一把钥匙。而对我来说,苏东坡和林语堂都离我很遥远。他们的故事让人惊叹。管苏东坡是什么,最后没有人在乎;他和王安石的战争是否成功,也没人在乎。更多的是有人喜欢他们的作品。但这件风尘往事却像面纱一样迟迟没有揭开。苏堤、东坡肉可以流传千古,得益于苏东坡这一伟大的标志。但其实,谁又能知道他真正的内心。
与世俗的纷争;与苏辙的手足情深;与王安石的敌对;与人民的实业,给我们留下了对苏东坡更深的印象,让我们震撼!
故人已去,但精神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