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长大的过程中,你会看到很多庄严的仪式,看到这些庄严仪式中有一些滑稽的味道。如果不断放大这种滑稽,你就会把所有崇高的东西都消解掉。法律好像不那么庄严,军人好像也没啥荣誉感,宗教愚昧可笑,眼中所见的都是卑微的事物,慢慢也就只做那些卑微的事。人的高尚寄托丧失了,尊严感也就丧失了,我们不再相信自己身上更严肃的天性,心灵中更加美好的冲动全部减弱了。我们的生活,崇高感的缺失最为严重,你得自己想办法去获得这玩意儿,看古希腊的悲剧也许是一个办法,听巴赫的音乐也许是一个办法。相信我,崇高感这东西,不容易被唤起,却会飞快地退去。你总要找点儿什么东西,保证能从大脑中时不时地分泌出来一点儿崇高感。那玩意儿能让你过得更美。”来自《给大壮的信》,罗老师推崇的一段话,我也摘录下来。
现代人慢慢淡化了仪式感,因为有些东西太轻易就可做到,只要你想做,没有必要大费周章择日、准备、隆重盛装出席,似乎这样的消耗没啥意义,不就办那点事有必要吗?但是时间长了,这种思想行为的存在,就让人慢慢觉得不重要、无趣感,也减少了人与人交流的机会。
国庆节期间,儿子要求全家一起看电影,我拒绝了,在网上都可以搜到,何必费力费时的跑影院坐着呢?现在想来,我浪费了一个全家人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一起相处的机会,将这种生活中应有的仪式感忽略,试想几次这样下来,随着慢慢长大,儿子也就不在乎这种和父母一起相处的机会了,反正家长觉得无所谓。今天听了罗胖的话听了李炜老师信中的描述,我觉得不能再错过了,否则那将是和儿子之间提前到来的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