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内容·节选】
1、
关于衡量标准
我在最初选择合伙人,以及随后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时,最看重的就是我们要达成一致,使用同样的衡量标准。如果我的业绩差,合伙人就该撤资,我自己也不会继续在股市投资了。如果业绩好,我明确知道自己表现出色,我可以很坦然。问题在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差,我们一定要达成一致。衡量标准应该事先定好。事后再找参照标准,无论业绩如何,总能找到更差的。我一直把道指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我的个人观点是要检验投资表现,至少要看三年时间,最能检验出真实水平的是期末道指点位与期初很接近,看在此期间投资表现如何。
什么衡量标准都不十全十美,道指也如此,但是参照道指的好处是,它众所周知、历史悠久,可以相当准确地反映一般投资者的表现。我不反对使用其他标准来衡量股市表现,例 如,可以用其他的指数、大型基金、银行共同信托基金等。
2、
关于投资方法
我们的投资方法 我们的投资可以分为三个类型:这三个类型的投资各有各的特性,我们的资金在这几类投资中的分配情况,会对我们每年相对道指的业绩产生重要影响。每类投资的占比是按计划 来的,但实际分配要见机行事,主要视投资机会情况而定。第一类是低估的股票。第二类是投资是“套利”。最后一类是控制类。
3、
关于保守
从上述三类投资中,你可以对我们投资组合的保守程度有个大概了解。很多年以前,许多人买了中期或长期市政债券或国债,以为自己很保守。这些债券的市值多次大跌,这些人 很多肯定也没做到资产保值或提升实际购买力。现在,很多人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问题了,但可能又担心过头了,他们几乎不看市盈率或股息率就买入蓝筹股,以为自己很保守。那些以为买债券就是保守的人,我们看到他们后来 的结果了,现在以为买蓝筹股就是保守的人,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但我认为这么投资风险 很大。猜测贪婪善变的大众会给出多高的市盈率,毫无保守可言。
不是因为很多人暂时和你意见一致,你就是对的。不是因为重要人物和你意见一致,你就是对的。当所有人都意见一致时,正是考验你的行为是否保守的时候。在很多笔投资的过程中,只要你的前提正确、事实正确、逻辑正确,你最后就是对的。只有凭借知识和理智,才能实现真正的保守。
我们的投资组合和一般人的不一样,完全不能证明我们是否比一般人更保守。是否保守,必须看投资方法如何,投资业绩如何。我认为,要客观评判我们投资的保守程度,就应该看我们在市场下跌时业绩如何,最好是看我们在市场大跌时的表现。1957 年和 1960 年,市场温和下跌,从我们的业绩可以看出 来,我说的没错,我们的投资方法确实极为保守。我欢迎任何合伙人提出客观评判保守程度 的方法,看一下我们做的如何。我们实现的亏损从来没超过净资产总额的 0.5%或 1%,我们实现的收益总额与亏损总额之比约为 100:1。这表明我们一直处在上行的市场中,但是, 在这样的市场里,一样可能出现很多亏钱的交易(你自己就能找到一些例子),所以我觉得这个比例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