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耀钧老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退休后继续用余热温暖更多的花朵绽放。本文摘自老师的博客。
千万要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是每一个人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只有因为生活的需要,从学习行走,学习用餐具吃饭,学习用语言跟人交流,到学会各种游戏------。那时孩子们的学习完全是主动的、积极的,因为他们的学习的目的十分明确——为了生活的需要。
在进入学龄期后,孩子们学会认字、写字,学会读书,学会算数,还有画画、唱歌,这时他们的求知欲很强,表现欲也很强。学校里的集体活动让他们感到从未有过的生动、有趣、亲切。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不仅会增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且还可满足他们的亲情和归属的需要。(这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正是孩子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成绩持续保持在一个优良的水平。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加深,有些孩子的学习不再那么得心应手,有时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这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不断进取,始终要保护好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在他们学习的内容不再直接与生活的需要相联系时,及时地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及早地为他们树立个人的目标,对于他们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因为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才能脚踏实地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早在中学阶段就开设了诸如“人生方向指导”、“社会职业门类”等课程,目的就在于帮助孩子及早明确自己的目标。我国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很多学生直到高中毕业还不知道自己的志愿是什么,甚至在上大学后仍有30%的人对自己所学专业感到不满意。
要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可以高一些,这样可以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反之,对基础较差,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一定阶段应该以打好基础为主,适当地降低一些要求。这样做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有的学校实行对优秀学生可以不交作业,在家长同意的前提下对困难学生允许少做作业的做法其实都是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在实验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要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学校教师和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来自应试教育的压力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他们的学习完全处在一个消极被动的状态。有的教师不是出于对学生负责,而是出于自己个人利益的驱动,不顾一切地给学生层层加码,以实现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实现自己此生未了的夙愿,或是为了给自己挣面子,不惜给孩子施加重压。这样做的结果,无疑等同于杀鸡取卵。
“素质教育”也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也好,喊了十几、二十年了。结果是做的与喊的完全两码。真的没有办法吗?办法多得很,就是不去做,或者是不敢去做。法国政府规定,学校不准给低年级小学生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只能布置口头作业,如读书,讲故事;高年级学生每天书面作业不得超过一小时,否则就以违反法律论处。我们能这样做吗?政府能这样要求学校吗?校长能对布置作业过多的教师“一票否决”吗?
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有益于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而且对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举足轻重,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事岂能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