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如果一个社会是完全市场化的,那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可能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差距还会越拉越大。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饿死鬼。
虽然悲观,但却是经济运行规律。我们没有办法打破它,但是作为穷人,我们要正确看待。我很反感一些所谓的穷人本身自我管理就非常粗糙,把自身问题归结为这个社会不公,其实不是社会错了,而是我们不会数据分析,不了解运行规律,甚至连了解的动力都没有。贫穷最可耻的地方是我们不想去改变而不是无力改变,即使现在从一个阶层迈向更高阶层的空间有限,而且越加困难,但是你不去想,那么永远都不会有翻身的可能。
首先,先来看下这种马太效应(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的基本原因。
一、穷人没有对冲空间,而富人正是靠对冲越来越富。
所谓对冲空间就是当发生灾难时,我们能有多大的能力去应对损失,并挽回损失。
举个例子。
开始
穷人有1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富人有10个鸡蛋,放在5个篮子里。
当灾难来临,穷人的篮子翻了,唯一的鸡蛋没了。富人的损失更大,3个篮子翻了,损失了6个鸡蛋,但是他还剩4个。
穷人 0 损失 1
富人 4 损失6
由于穷人什么也没有了,迫于生计只能向富人借了一个鸡蛋,约定来年还2个。假定鸡蛋孵出鸡后,生3个蛋,之后鸡被吃掉用蛋再生鸡。
第二年,风调雨顺,大家都得到了基本的收获。按照约定情况。
穷人 3 还富人 2 剩余 1 穷人回到了开始
富人 12 收回 2 剩余 14 富人比开始多了4个鸡蛋
第三年 风险又来了,参照开始,如此反复,穷人始终越来越穷,因为有的时候1个鸡蛋不一定真的能按计划产出3个鸡蛋来,还可能因此为了生存越欠越多。而富人由于拥有有效的对冲空间,即使有所损失仍然能通过其他资产对冲风险,从而保证生活以外通过盈余获得利润。
就像巴菲特所说,如果你不能在4、50岁左右开始睡觉也在赚钱,那么人生就是失败的。富人之所以富裕,并不是靠劳力赚钱,而是靠资本赚钱,原因正是他们有充足的对冲空间来应对风险,穷人就像玩飞行棋一样一旦被吃就回到原点。
市场如同赌场,有的时候手中的筹码数量非常重要。显然玩家不可能总是输,亏亏赚赚,由于赔率关系,总体加大样本后可以通过分析保持微弱的收益。关键是筹码多少,筹码多则对冲空间大,翻本几率高,筹码少一旦进入输的通道,输完了就真的输完了。
二、资产性消费和费用化消费。
除了对冲问题以外,穷人和富人的花费也有一定区别。先说说基本衣食住行吧,假如穷人的基本吃用消费一年是10,富人是100好了。但是穷人没有资本积累,一年的收入是12,最多能留存2,但是这个2要应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比如疾病,灾难,失业。其实也是隐形的基本生活消费。这类消费,花完了就花完了,没有产出,在会计上我们划分为费用化消费。所有此类没有附加值的消费都算作费用化消费。
富人虽然一年的费用化消费是100是穷人的10倍,但是由于原始积累,他们有另外100的资本,不会用作费用化消费。这个时候,他们开始买房子,买股票,买基金,买理财,买古董,买珠宝,作任何可以有收益的投资。这类消费,会计上我们划分为资产性消费。资产性消费的特点是,即使有所贬值但是仍然有升值空间,而且作为资产存在是有价值的,而不是随着消费而灭失,通过资本增值来获得收益。
虽然富人的投资不一定总是赚钱的,例如股票跳水,买到假古董,房产跌价,理财受骗,但是回到第一条,他们有充足的对冲空间,别的增值对冲了一些不良资产,总体只要不亏就没有大问题。
话说这20年来只要投资了固定资产的,我就没有听到过亏的(被坑的除外)。总有人会问我房价会不会跌。我想说的是,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和人民币总量是挂钩的,20年来央行不断放水,水涨船高。有经济学家做过对比,整个房地产占总体资金比例其实一直没变,其实只是货币在贬值,我们没有发现。话说十多年前请朋友吃顿饭20元,现在200元,房子差不多也翻了10翻吧,一个道理。
富人越富很大原因是对冲空间的盈余促使了资产性消费的扩张,而这类扩张起到了杠杆作用更加推高了富人的资产。穷人即使有资产性投资,可惜他们挣扎着还贷,降低了对冲空间并且无力应对风险,而这类穷人还算幸运的。
三、难以打破的阶级壁垒和利益链。
圈子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作为一般城市生活的人,从读书开始结交的同学朋友,大家的基础背景都差不多。当然,富人就读更好的学校,接触的群体自然会更上一个档次。因此当彼此互利互惠的时候,看不见的壁垒逐渐挡住了上升空间。利益链一旦形成闭环,那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打开,我们不得而知。显然想要进入更高一层次的圈子,要么你奋斗到实力相当,要么对他们有所帮助。以前还有听到一些女孩子试图通过美色和上一阶层的人结婚来达到改变出身的目的,当然在最下层和中层之间仍然还有希望,但是中层的人想要和金字塔顶端的人通婚其实很难。第一、顶端的人选择面太广。第二、顶端阶层的女子显然条件比下层好太多,而且就容貌而言自从有了整形,恐龙就能直接进化成仙女只要钱到位。
随着阶层间上升通道的逐渐关闭,可能读书,科考算是穷人们加码的有效途径,然而名校招录的各种转变已经开始,要么你有钱,要么你是天才。努力,是啊,能报各种研习班,读各种书的前提也是经济基础。赤贫阶级是无法完成这样的蜕变的,除非真的是天才。唯有中产,要么学习,要么创业才可能逐渐从壁垒中获得通关权。然而创业,我们可能只听到一些成功的个案,太多失败的案例可能连被人知道的机会都没有。
穷人或者说尴尬的中产如何突破现状、努力进阶
先忽略赤贫阶级,简单把只有工作才能生存的人归结为穷人,其中也包括部分有车有房但是必须工作养家糊口的中产。这一族群的特点是必须工作或者经营自己的事业才能生存的,区别于即使卸任也能很好体面生活的高管、大老板。人都想走向财务自由。当然每个人对财务自由的定义不一样,有的人认为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潇洒,也有人觉得能随便炒老板鱿鱼算是财务自由。我个人觉得,当你什么都不做,简单打理好自己的资产,有合理的对冲空间和资金周转能力,能抵抗基本的风险,不可抗力除外,且能满足自身生活和欲望所需就算是财务自由了。比如拥有几套房子收租过活可能算是比较基本的吧,前提是房贷都还清了,去除其他不可控因素。如何去达到这样的状态,可能是一个更古绵长的话题。
一、增加资产流动性,腾出合理的对冲空间。
作为尴尬的中产不管处在怎样的生存环境首先要做到的是结余。结余一方面是为了应对突发状况,例如婚丧喜庆、生老病死这些需要撒钱的事情,另一方面给自己创业,充电或者投资留有余地。而且最好不要把资金锁死,像现在房地产趋于调整不再有大波行情的情况下,除了自己刚需的住房外可以先不考虑置产,因为固定资产的占比过重对资金流动性损耗很大。如果有足够的资金长期投资可以少做一些,就家庭而言至少要有5万左右的活钱可以随时到手,说白了,要么遇到什么倒霉事儿可以直接摆平,要么想买什么了也能随手付个定金抢占先机。投资其实是资金不断周转的过程,周转的快,短期收益高,是理想状态,适当做些风险投资也可以,当然还是一句话,留有足够的对冲空间。
如何腾出资金是门艺术,没有最好的做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我一直认为男人除非应酬需要,戒烟戒酒戒色,少去娱乐场所是种良好的截流方式,而且同时规避了得各种疾病的风险(不管你想的是什么病)。有专家做过分析,把每月的烟酒消耗做定投,30年后可以买套房(当然现在估计只是一个首付)。女人尽量减少魅力成本,保持整洁得体即可,有的时候过度增加吸引力反而使摆脱不必要的桃花成本过高,除非工作需要。购物和生活的讲究也很多,如果曲线消费能大比例降低成本,多花点时间和精力也无妨,如果需要投入太多时间,那么我们需要学会购买时间。比如说有个优惠需要我转发多少人,并集齐多少个赞,优惠几元,当超出我的时间成本后,我会选择放弃来获得时间价值。这就好比我会在等公交时顺路买杯15元的奶茶,而不会多走几分钟去偏僻地段买10元的,学会合理省下时间价值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我更会选择走路或者骑车上下班,并且舍弃奶茶。这也是取舍的艺术,因人而异。
二、适度减少费用性消费,同时增加必要的资产性消费。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些富豪的抠门故事,反正我是听了不少而且特别奇葩。这些例子并不是为了纯粹博君子一笑,而是说明了,富人们都知道减少费用性消费的必要性。学好怎样花钱是十分有意思的。有的时候我们会惊叹于一些富人购买奢侈品的行为,其实这当中有个隐形原理。一方面是体面生活的需要,身份象征的方式,还有一方面是提高阈值。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理念就是不会买更次的商品,从而减少重复购买的非理性消费。比如说朋友A一到商场打折的时候会各种买买买,算下来也花了大几千,然后打折的物品总有些不理想,不久又换别的买,最后各种买买买,家里堆得到处都是,处理物品的整理时间也多了不少。朋友B花几千买几件高品质商品,眼界高了就会对打折商品产生抵触,减少购买率,并降低购买成本,觉得该有的都有了。一方面家里东西少了也易于管理,同时对物品爱护有加,延长使用期限,反而降低了使用成本。
其次减少冲动型消费,和对推销避而远之。购物最主要的理由是需要,而不是占便宜,花钱买了一堆没有用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占便宜的心理是十分不理智的。再次,是学会处理损耗品,比如当你使用的物品维护成本高于购买新商品的时候,适时学会换新,而且一定要学会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现在房租这么贵,一个占一平方的物件一个月就要多花100元,房间空间大才可以放下梦想(这样可以租更小的房子节约钱)。
最后不要忘记投资好自己,一个良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凡是能使自己更健康,更优秀的消费是不能避免的。吃有营养的新鲜食物总比同样花钱吃垃圾食品好,更好过今后花钱吃药来的合算。适当无成本锻炼身体也比花钱减肥来的实惠。这类投资我作为隐形的资产性消费处理,能产生看不见却十分有用的价值。
三、扩充知识面,和信息来源渠道,多学习,多充电。
不甘安于现状最需要做的可能是充实自己而不是盲目跳槽,没有本钱怎么跳都只是几千元的差别。学会不断锤炼自己,上一个档次,才能跳出一个高度。学习姑且分为系统性学习和趣味性学习。
系统性学习是专业本领的基础用于工作需要,比如读个相关学历,考几本专业证书,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这些在跳槽或者选择行业前就最好能做好,或者先进入某行业边做边学边考证。本人就是“误入”财会后一路考了近7年的各种证书和资格,最终攻读相关硕士,离我本科毕业已经10年,而且专业无关。当然不折腾,我也能当个安心生活的小中产,只是措手不及的风险和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迫使我不上进就会焦虑吧。其实中产才是最有危机感的人群,赤贫阶级的无所顾忌和金英人士的闲暇使得这类人群对于风险的敏感度不如中产来的高。中产也许就是眼高手低的代表,因此,把手抬高才是可悲中产的最终归宿。我们怎么有理由不努力呢。除非你有归隐田园的计划(归隐的成本也很高的),或者已经看清了世俗的面目而热爱生活,对眼前的苟且无动于衷。显然我更倾向于改变,当然代价是不断付出金钱、时间、精力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又或者付出了不断后移的发际线和逐渐丰腴的身材,而且后者的代价更为高昂。
趣味性学习是更高一层次的学习,是对将来财务自由后的铺垫,是当实现基本投资自由后资本运作的方向或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之一。除了工作需要的本领外,我们需要一项自我排解和自我价值体现的本领。总不见得当了一辈子财务告诉别人我只会算账吧,即使生活富足也不见得能有多大的成就感,至少要说此外我还精通些什么或者是哪方面的业余专家,来提升自己,并且光芒四射。
让自己幸福
穷人也好,富人也罢,人们趋利避害的最终出发点都是让自己更幸福。富人和穷人一样经历着小心翼翼的人生,或者说我认识的富人比穷人更会吃苦,更不怕累。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欲望驱使你走上不归路那还是放弃吧。折腾的最重要一点是,当你折腾的时候不觉得苦,说明你可以走这条路。如果怕苦怕烦怕枯燥,那么眼前的苟且也许才是避风港。毕竟幸福也是因人而异。有的人觉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也有的人临渊羡鱼,安知羡鱼之乐亦可无关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