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咳咳,这个标题,真不是绕口令。如果你看过下面这段话,就能秒懂了: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翻译一下就是:
甲: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懂?
乙: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懂你不懂?
(忽然觉得这里的甲可以换成“学生”,乙可以换成“老师”。。)
关于沟通和交流,在这本书里面学到一点,和验证一点。
学到的一点是,和大脑操作系统不同的人是很难沟通的,所以可以选择保持尊重,停止沟通,但也不需要为此感到沮丧。(关于大脑操作系统,见上一篇)
就好像两个人,一个站在山脚,一个站在山顶,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风景。他们谁都没有错,也都会说话,但依然完全无法交流。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顶的人几乎无法说服山下的人,快点上来,可以看到云彩。山脚的人也无法说服山顶的人,别爬了,那么累干啥。
其实除了沟通上面的障碍,这也是作者提到的另一个成长困境:不成长,就不知道成长后的新世界;不知道成长后的新世界,就没有动力去成长——而除了来自自我的驱动力,旁人无法终止这个恶性循环。
我记得十几年前,跟几个同学聊天的时候说到,我去过乐山大佛,用相机拍过大佛全身像。他们非常惊讶,相机怎么可能拍下大佛?我再三解释说,其实离得远一点,找一个合适的角度,是可以拍下全身的。但是他们一致表示,这不可能!
。。那次的沟通真是累死我了,我“固执己见”,试图说服他们,甚至举例说,如果离地球足够远,还可以拍下整个地球呢!结果最后大家不欢而散。
唉,想起之前类似这样的交流场景,真是悔不当初。
还好,现在已经慢慢知道,每个人都戴着自己的眼镜,背着自己的过去看世界。某个观点背后,必然有个大家不一定知道的理由。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说起来非常简单,做起来,要把每个人都作为“人”去看待,从对方的角度理解问题,不因为对方与自己观点不同而水火不容,不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这很难,可以慢慢修炼一辈子。
但认识到这一点,已经可以让人的心态平和很多很多。
验证的一点,是沟通中复述的作用。
因为自己和周围大部分的人,从小打大接受的都是单向灌输式教育,一开始完全不懂“反馈”的重要性。
参加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常常会误解老板同事交待的事情,或者丢失一些具体的细节。费力做出来的活儿,却常常需要各种修改。真是让人很有挫败感,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智商或者情商有问题?
后来才慢慢发现,其实自己需要在沟通的当下,就通过总结或者复述的方式,向对方印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最好还有书面记录,在开始干活之前,征得对方的完全同意。
说起来不过像是,在打电话的结尾,说一句:我们刚才商量的是,我从现在开始做xx事,和xx人联系好xx时间过来我们仨一起开个会,会前一天我把xx事的资料发给xx和xx部门。我的理解正确吗?
我的理解正确吗?你刚才说的是这个意思吗?这是刚才你交待的xx件事情吗?
实践过后才会知道,这些是多么有魔力的句子,多么有效率的沟通习惯。却花费了我许多年。
当然,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尽量避免转述,自己花费点时间精力,作为组织者,让当事人和当事人直接沟通。这种方式看似较累,但长期来看效率更高。需要注意的是,自己要一直参与,保证双方的沟通不会偏离方向。
一起来修炼,这个终生的课题吧~
每日一图20170515
(太阳渐渐烈起来,还是有不怕晒的)
|图片来源:网络 + 拍摄|
|扑 你 一 脸 正 能 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