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2

【教育育人】

通过“接受孩子的情绪≠接受孩子的行为”.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当孩子情绪来临之际,我可以接受他的情绪,但行为就不一定了,因为行为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破坏性的,另一种就是建设性的。

例如:“妹妹抢我玩具打我,我要打回去”。

上述情况,孩子是出于愤怒的情绪当中,我们可以接受孩子愤怒的情绪,但是要打人的行为是破坏性的,我们不能接受。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1首先,把孩子分开等他冷静下来再引导。

2  问孩子,你刚才为什么这么生气?

3 是因为妹妹抢了你的玩具还打人,你很生气,很想打她对吗?

4  那打人能解决问题吗?

5  这种行为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6  还有别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吗?

7 那下次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做?

8  如此一波操作下来,孩子是不是就冷静下来,同时也积累了经验,再遇到上述类似的问题时,孩子是不是就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章《穷人的孩子》作者:慕雪 仰望天空时,那是记忆底片中的一幕场景,耀眼的阳光,温暖地照射到翠绿的叶子上,高高密...
    亿苦女王阅读 1,839评论 0 0
  • 成年人应该有管理情绪的能力。你可以表达愤怒,但你不能愤怒的表达。 成年人的世界,是靠实力说话的,嘴巴没用。 远离那...
    乡召阅读 871评论 0 0
  • 引发我对相信家人的思考。当我开始选择相信家人,与家人建立一体关系的过程中,面对家人依然存在的评价和追责模式,我也开...
    莫忘小寒阅读 3,008评论 0 2
  • 《关键对话》第十章 案例分析 好话不花钱,一句值千金。 ——乔治 · 赫伯特 一、回顾《关键对话》前九章...
    夏雨Vivian阅读 3,957评论 0 1
  • 从昨天开始,王狗给打了很多视频和电话,都没有接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生气了的意思,你都看...
    朝华夕秀阅读 1,77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