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人】
通过“接受孩子的情绪≠接受孩子的行为”.
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当孩子情绪来临之际,我可以接受他的情绪,但行为就不一定了,因为行为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破坏性的,另一种就是建设性的。
例如:“妹妹抢我玩具打我,我要打回去”。
上述情况,孩子是出于愤怒的情绪当中,我们可以接受孩子愤怒的情绪,但是要打人的行为是破坏性的,我们不能接受。
我们可以这样操作,
1首先,把孩子分开等他冷静下来再引导。
2 问孩子,你刚才为什么这么生气?
3 是因为妹妹抢了你的玩具还打人,你很生气,很想打她对吗?
4 那打人能解决问题吗?
5 这种行为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
6 还有别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吗?
7 那下次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你该怎么做?
8 如此一波操作下来,孩子是不是就冷静下来,同时也积累了经验,再遇到上述类似的问题时,孩子是不是就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