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阅读时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最终都会变成我们最想成为的样子,但环境会影响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瞬间热血沸腾,感同身受,让我回忆起了自己的奋斗史,那就让我来分享下自己的故事吧。
刚大学毕业那会,我很幸运地进一家手机公司,坐在我工位前面的是一位驱动开发大牛。
一抬头就能看见他电脑屏幕上那一串串熟悉而又陌生的计算机字符,而他熟悉地敲打着键盘,屏幕刷刷的跳动着就像电影里黑客破解密码那种情景,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我大学学的是电子专业,对于计算机其实并不那么地熟练,何况大牛操作的是Linux系统。还有,时不时的会有其他部门的技术经理过来请教他问题。
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成为像他那样的人。成为对某领域相对精通的人,那种刷刷刷的感觉简直酷毙了。
一年后,我来到了新的城市新的单位。公司为每一位新人都安排了一位导师,幸运的是我的导师就是一位开发大牛,而且做人非常低调。
当时的我技术还是入门级的,对于解决一些大的项目问题还有所欠缺。但领导会要求我今天必须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也许新人就是这样被逼迫着成长的吧,手足无措的我总是会拉着导师一起加班,需要时可以有地方求救。
我坐在导师身边看他撸代码,那灵敏的双手在键盘上舞动着,那啪啪敲打的速度比我看的速度还快,我还没完全理解是什么意思,他已经把代码都写完了。
那一刻,我又开始膜拜了。
其实,当时身边的那些同事都挺厉害的,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而我只是普通本科毕业,也应该是那个最没用的一个吧。在这样的环境中,压力自然很大,不过动力也很足,因为身边到处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在一次交谈中,领导说了一句:”本科生和研究生就是有差距”。可能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这句话被我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我要让领导看到,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优秀。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校梦,我也不例外,只是有时觉得是那么遥远。
但从那一刻开始,我坚定了考研的想法,于是就默默地走上了考研(在职研究生)的道路。
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都觉得自己棒棒的。白天上班,晚上在公司加班到八点多回家,到家后一边洗澡一边回顾一天的工作,想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好几次我都是在洗澡的时候茅塞顿开的,也许人在放松的环境下,走出原有的思维方式有些事情会豁然开朗。洗完澡后,我就开始备考。看教材,做练习,模拟考试等一直到一点多钟。那几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是这样的生活。
我不想别人来评价我,却自己感动了自己,就这样咬牙坚持着。
我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父母,我怕万一考不上让他们失望了,怕考不上被别人看不起。
直到录取分数公布的那一天,我才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说自己要去读个研究生,而且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给他们个惊喜。
到了新学校,我又遇到了一群有想法有追求的新同学和会吹牛皮的老师(其实也只是在分享他们真实的经历)。
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总会遇到新鲜的事和有趣的人。
猛然回头,发现自己现在已经成为当年想成为的人的样子了。当年的领导也觉得我一个人可以当两个人用了,而从我自己当导师带新人的经历来看,研究生也未必就比本科生能力强。
当然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想成为的样子。
越努力,越幸运。希望你也能够成为你最想成为的样子,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