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提问才能不惹人反感。
公司有个小伙子,特别爱问问题,但越是问问题,越招人烦。按道理说,大家还是比较欢迎充满好奇心的宝宝,为什么这个好奇心宝宝不受待见呢?我观察了他问问题的方式和内容,总结下来大约这几类:
- 1、问一些中断话题的问题
有一次,我们聊吃的,哪里有什么好吃的,怎么做出来,好奇心宝宝也在旁边认真听,边听边点头。聊得正嗨的时候,他插嘴问了一个问题,“你衣服的logo设计的不错,这个是什么牌子?”当时我和小伙伴一脸懵逼,不知道他到底要做什么。不是在好好的聊吃的么,你怎么操心起我衣服牌子了。问他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他说“没啥,我就是觉得这个logo的设计很有意思。”
好奇心宝宝的问题仿佛一盆冷水,浇灭了我们的聊天。这个问题本身没有问题,可是你也得挑时候问呀!如果我们在聊设计,聊品牌,你这么问挺好的,可我们是在聊吃的,你问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不是找骂么!
点评:
问问题要分场合,不要用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去中断别人的谈话。
** 引申用途:**
如果某个话题不适合再聊下去,问一个跑题或者其它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适当的变换讨论的话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2、问出的问题让人没法回答
前些时候公司组织出去玩,好奇心宝宝又按耐不住好奇心,各种发问。路过一个隧道,问坐在旁边的同事“你说为啥隧道开在这边,不在旁边架一座桥呢?”,路过一篇竹林,问道“你说旁边的竹子是啥品种,当地人是不是都种竹子?”,“你说司机师傅驾龄有多少年?”,最后同事怒了,“你TM想知道答案直接问司机,问我干吗?我又不是司机,又不是修隧道的,又不是当地人……”吐槽完,同事换了个座位。
点评:
问问题要找能回答这问题的人,首先确定问题,然后思考这问题谁能回答,再考虑问话的时机和方式。想知道司机的驾龄直接问司机呗,想知道当地人是否种竹子,问当地人呗!找那些没法回答你问题的人发问,你不是找骂就是闲着蛋疼。
引申用途:
有时候问的人哑口无言也是戳破装逼面具的好方式,在一个菜鸟面前问出一堆他无法回答的专业问题,分分钟暴漏他的原形也未尝不是打脸的好方法。
- 3、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
好奇心宝宝要把东西放到冰箱里,问我这冰箱上层是冷冻还是下层是?这问题,我完全不想回答。你自己开门看一下不就知道了么?
高中英语课,有一次老师发火,老师讲阅读理解的时候让我们提问题,结果大家提出的问题全部都是“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解释了几个之后老师怒了,“这问题翻开字典一分钟的事情,你们难道手头没有字典么?你们不是好学,你们是懒!”我们当年的问题和好奇心宝宝的问题似乎如出一辙,自己抬手就可以查到答案的问题。
点评:
有些问题自己查一查或者感受一下就知道答案的,就不要用问题打扰别人了。问出常识性的问题,不是好学,那是懒惰。
引申用途:
如果要系统学习某门知识,虚心向人请教,告诉别人自己太小白了,连这门知识最基本的概念都理解不了,希望别人从零教起,这时候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寻求别人高深的解答也未尝不是好方法。
- 4、问的问题让人无法回答
有阵子在看《罗马人的故事》,好奇宝宝好奇的问我“你觉得罗马人咋样?”我内心的OS:这TM让我怎么回答,什么破问题呀!
点评:
问问题要具体,具体到一个点上。经常看到“谈谈你对XXX的看法”、“说说你对XXX的感受”、“你觉得XXX怎样”,这问题实在是烂问题,让人无法回答。
引申用途:
如果遇到大牛,可以问大牛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希望他系统的介绍介绍,未尝不是快速了解某个问题的方法。
- 5、问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
有天,某个同事做了一个炫酷的ppt展示给大家看,好奇心宝宝在一旁边看边问道:你这效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好问题,同事耐心的讲起了实现的方式,结果好奇宝宝转而摆弄起同事桌上的玩偶,对同事的讲解似乎爱听不听。同事讲完,好奇宝宝说:你这个ppt拷我一份,下次就直接用你这效果了。“不给!”
点评:
问问题是想要知道答案,如果只是为了问问题而问,还是沉默比较好。
引申用途:
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可能别人感兴趣,如果知道某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但有不好意思问,你就帮他问出来吧!
好奇心宝宝还经常乐此不疲的问问题,有的问题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他用执着的实践证明了一点:多问问题不见得招人待见,会问问题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