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考古琐谈
看这编总题,毫无疑问,都是李济先生关于考古的事。翻了下目录,有七篇,今天先看三篇。
第一篇《中国考古学之过去与将来》。这篇文章最早载于1934年上海《东方杂志》第31卷第7号。李济先生写中国学术界对考古感兴趣,有十年的时间,这十年来,把人们最早听到“石器时代”要发笑的观念,到普遍知道“石器时代”,这十年,有两件事情值得称述,一为发现中国北部的石器时代文化,一为确定中国的青铜时代文化。
李济先生也提出了,在当时,中国人买卖古董实际上是在毁古,而对于地下古物是宝贵的历史材料这样的一个认识,李济先生提出了他的看法:1、一切地下的古物完全是国家的,任何私人不能私有。2、国家应该设立一个很大的博物馆训练些考古人才,奖励科学发掘,并系统地整理地下史料。3、就各大学之一设考古学系。要从事这一类的工作,必须要有一个可以训练人员的地方。
现在看来,李济先生的这些想法都实现了。
第二篇《安阳的发现对谱写中国可考历史新的首章的重要性》,原文是1953年李济先生在第八届太平洋科学会议上作的一篇英文报告,李光谟先生的中译文原载于1990年版的《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本书转载自《李济文集》卷四。
在报告中,李济先生对安阳发掘的重要性分成几个小标题加以论列。首先是,安阳发掘的结果,使这一代的中国史学家对大量早期文献,特别是对司马迁《史记》中资料的高度可靠性恢复了信心,在满怀热情和坚毅勇敢地从事任何这样一种研究工作之前,恢复这种对历史古籍的信心是必需的。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提供了最充分的实物依据,可用来解释周代文明为什么好像突然一下发达起来。
经过安阳的几次发掘,有一点已经愈渐清楚了:中国早期历史文化基本上是中国北部的产物,由于创造这一文化的人们的才干,这一文化通过与境外国家的交往而吸收了一切有用的文化因素,同时对新石器时代末期已在世界各地传布开来的新思想采取了接纳的态度。安阳遗址出土的人骨所显示的体质特征,只在有限范围内偏离于金石并用期华北人的体质特征。
李济先生就以上的内容展开的详细地报告,包括为何选择安阳,甲骨文的发现,养蚕业以及殷人的装饰艺术,周人和殷人在种族上的联系。
第三篇《地下档案库(H127)》,这是对安阳H127坑发现3760个龟版的记录,发现的时间是1936年6月12日,负责发掘的是王湘先生,经过搬运和几个月的剥离,H127字甲有十个特点,李济先生在文中进行了罗列。我去过殷墟博物馆,现在龟甲坑的原址上只有当年发掘的照片,已经足够震撼,这批龟甲,为中国历史添上了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