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轩居寂寂,旧时烟尘,偃仰啸歌,心怀故人。冥然兀坐,静思祖母,扃牖默泣,思念慈亲。枇杷已老,情意难逝,笔墨犹新,情意更真。百年兴废,寻常往事,项脊犹在,其志永存。
七律·再读归有光《项脊轩志》有怀
项脊残轩映旧痕,百年苔迹掩柴门。
修书曾寄三更月,种树空余满院根。
象笏犹传祖母泪,兰阶独对夜啼痕。
而今重读沧桑句,檐角寒鸦又断魂。
露华·再教归有光《项脊轩志》有怀
旧轩项脊。冷月映枇杷,树老清寂。牖闭宅空,尘满当年书册。志从束发平居,偃仰啸歌晨夕。庭阶下,风移桂影,旧景犹识。
尘封往事堪惜。叹雨打风吹,人世非昔。漫说少年头白,梦也难觅。夜读最忆朋亲,吟罢去来无迹。春露冷,窗前那痕月白。
在时光的裂缝中打捞记忆
———《项脊轩志》的叙事美学赏析
在中国古典散文的长河中,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犹如一颗温润的明珠,以其独特的叙事美学照亮了文学史的一隅。这篇散文打破了传统散文的线性叙事结构,在时空交错的叙事迷宫中,构建起一座记忆的圣殿。
文章开篇对项脊轩的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藏玄机。"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空间描写,不仅勾勒出一个具体的物理空间,更为后文的情感铺陈埋下伏笔。这种空间叙事策略,将记忆的碎片巧妙地镶嵌在具体的空间坐标中,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情感的载体。
在叙事时间的处理上,归有光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匠心。他打破了物理时间的线性流动,让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文本中自由穿梭。祖母的脚步声、母亲的絮语、妻子的笑声,这些记忆的片段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在时空中跳跃、交织,构建出一个立体的情感空间。这种叙事时间的处理方式,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更揭示了记忆的本质特征。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堪称经典。枇杷树的生长、妻子的刺绣、祖母的拐杖声,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惊人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细节,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浓缩在一棵树的意象中,达到了"以物写情"的艺术境界。
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展现的叙事美学,不仅是对传统散文的突破,更是对记忆书写的创新。他通过空间的建构、时间的重组、细节的捕捉,将个人的记忆升华为普遍的情感体验。这种叙事策略,使《项脊轩志》超越了单纯的怀旧之作,成为探讨记忆、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文本。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归有光的叙事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记忆书写范式。他告诉我们,记忆不是简单的往事重现,而是通过艺术的再造,在时光的裂缝中打捞生命的真谛。《项脊轩志》的不朽魅力,正在于它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2025.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