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寒晨夕
早年读书的时候,对于古诗词理解浅薄,只觉得它们很美,语言凝练,荡气回肠,但也只是当时思绪万千,对于学过的古文后来大多都记不得了。今日轻轨上听歌的时候,无意间看评论,又一次读到了《项脊轩志》。时隔多年,再读时感慨异常。
先说说今天在轻轨上听到的是什么歌吧。毛阿敏一直是我喜欢的歌手,她的声音婉转、深沉、有内涵,让人听了既舒服,又激起无限感慨与遐想。想着很久都没听她的歌了,QQ音乐上便随手搜了一下,大部分都是很多年前就已走红如今仍然久经不衰的歌曲。其中有一首,没听过,歌名叫《相思》,出于对未知的探索,便点了播放。说实话,刚开始并无感觉,听了两三遍之后便慢慢有了一些感触。
我这个人有一个听歌的习惯,喜欢单曲循环,偶尔随机播放,很少按顺序播放的。要么执着到底,要么不按套路出牌,总之,按部就班总有种被束缚的感觉。
在《相思》的评论区,便看到几条经典的评论,其中一条的第一句便是引用了明朝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面的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其后又续接了网上转载较多的下文:
今伐之,为博小娘子一笑。小娘子一笑,正若吾妻年少时。小娘子为吾与吾妻之女,今伐树为小娘子造出嫁之物,愿伉俪情深,不输吾与吾妻。
出嫁之日,张灯结彩,满堂皆喜。唯吾独居一室掩面而泣。
在读完这些的时候,忽然心头怅然若失。仿佛就在一瞬间,自己便幻化成了归有光,站在项脊轩,回想起曾经在此处发生过的点点滴滴。
往日母亲轻叩门扉的声音犹然在耳,她的一颦一笑,她的每一句关切,每一句嘲弄,都让人怀念。而妻子无微不至的照顾,日常琐碎里与自己的一言一语,她的眉眼,她脸上的每一处表情,她每日的发束和钗环,都记忆犹新。沉寂了很久的项脊轩,仿佛忽然热闹了起来,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每一张看向自己的脸,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好像他们从来都不曾离去。
而今,妻子亲手所植的枇杷树,已由弱不禁风的小树苗成长为茂盛繁阴的大树,但树下却早已不见妻子的身影。枉然,愁然,煞然。
归有光的一生,有过短暂的情感慰藉,但更多的,则是失意、孤独、壮志难筹,最后抱憾而终。
归有光的仕途之路坎坷不平,寒窗苦读十五载,八次科举却榜上无名。在当时的明朝,科举舞弊蔚然成风,但尽管如此,他从未随波逐流,而是一直坚持自己的本心,八次落第却依然不甘心不死心,终于在其三十五岁参加第九次南京乡试的时候,在主考官张治的赏识下,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中得第二名举人。而这个第二名则寓意让归有光能够更进一步,早日成为进士。在当时霉臭的摹古风气声势正盛之时,归有光标新立异,不做摹古成风的推波助澜之人,而是站出来充当了一个反抗潮流的勇士。在与归有光身为同乡的王世贞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之际,归有光却将不可一世的王世贞讥讽为“妄庸巨子",这极大地激起了王世贞的愤慨和不满。但是,时间流逝,随着王世贞步入晚年,却对归有光的评价大大的反转了,他在《归太仆赞》中赞誉归有光“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代名家矣”,同时赞云"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始伤。"给了归有光极大的赞赏和认同,归有光用其一生的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征服了自己的对手。虽然其在六十岁才中了三甲进士,但其将满腹诗文经义和一腔抱负在花甲之年依然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政局多变、命途多舛,在归有光还致力于要发挥余热之时,身体的病痛却最终让他力不从心,终而卒于其六十六岁那年。
虽然仕途坎坷,但是在归有光的一生中,也享受到了来自爱情的温暖和世人的敬仰与崇拜。归有光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却娶了一位贤妻。360百科上对于归有光妻子有一段描述:
归有光的家境一直困贫,全靠妻子王氏料理家事维持生计。居安亭期间,王氏治田四十余亩,督僮奴垦荒,用牛车灌水,以所收米粮供全家及弟子之食,让归有光专心讲学。归有光纵论文史,谈经说道,一时间弟子满门,海内学者文士皆称归有光为震川先生。
归有光名扬海内,让世人肃然起敬的背后,少不了其妻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此处,我不由得想到了我最心爱的作家路遥。如果路遥的背后能够有这样一位理解他、支持他,为他扫平一切后顾之忧的贤妻,也许路遥的身体就不会早早垮掉,他就不会永远定格在42岁,也许他会走更长的路,创作更多的文学巨著,那本还未出世的关于成吉思汗的鸿篇巨制可能比《平凡的世界》更宏大、更感人、更具影响力,也许中国第一个得诺贝尔奖的人就不是莫言了。
可是,路遥并没有这么幸运。不过,归有光也幸运不到哪里去,在他四十三岁的时候,失去了最心爱的长子,时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劳任怨、与己分忧的妻子,四年后与妻子陪嫁过来的时年19岁的贴身婢女寒花也香消玉损。至此,有关妻子的一切,几乎都离归有光而去。
仕途的蹭蹬,把这位名扬海内的古文家长期抛弃在荒江僻壤之上。加之失子丧妻的哀痛,使他的生活更加艰难。不过,坎坷的生活,倒也磨炼了归有光深沉坚毅、不屈服于权势与恶运的性格。
人生着实不易,能够在困顿潦倒、致诚至爱消亡的不堪和艰难之下,保持独我的坚决和不屈、冷静和沉着的同时,又不忘旧情,做一个血肉鲜活而充满抱负和热血的个体,是何等让人敬佩和尊崇。
毛阿敏的《相思》中,有一句很动人:最肯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
这样一篇平时而细腻的《项脊轩志》,充满了浓浓的回忆和思念,看似轻描淡写的日常,却仿佛昨日重现,一切都那么逼真,真实得让人差点忘了这一切只是虚幻。
道不完的相思,言不尽的想念。
伊人已去忆空留啊!
尽管如此经典,估计到如今记住的也没几人了。有关归有光孤苦的一生,唯有已逝的爱妻最关怀,唯有归有光自己最了解其中滋味。
少时读《项脊轩志》还需要查字找释义,再读时已行如流水侃侃而过,竟不需要注释的提醒了。
果然,岁月才是真正的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