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生活方式
1)认定路线。
有蓝图,有规划。科学理性。就像火车,起点、目标、路程、方法,都讲明白了。
成功学,人生规划,商人、官员等,都是已经认定了一种人生观、世界观,然后理性安排自己的生活。3年计划,5年计划等。
对生活的看法,很稳定。不幻想、不怀疑、不动摇。踏实、稳定。
就像宗教徒,对人生、世界,已有坚固的认识。相信组织,相信中央。世界就像运动场,生活就像体育比赛。场地、秩序、规则已确定。我们只要安规则上场。
任何人,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人生规划,有理想的生活图景。这都是形而上学,都是遗忘存在。
这是1+1=2的生活。现代主义的形而上学,科学的形而上学。逻辑的真取代了存在的真。
这是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等批判的现代性。
2)边走边看。
就像自由旅行。没有目的地,没有计划、没有路线,随着性子来。活在当下。
世界不是一种整体的认识把握,不是时空、历史、人生的想象。世界只是当下事物、当下情绪、当下愿望。世界就在眼前一刹那的生命感受。
心外无物。心物不二。知行合一。不考虑世界的形而上学。
3)虚无。
毁三观。不再爱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切意义、秩序、价值、信念,都不可信。上下、左右、新旧、生死、对错、好坏、美丑,都无所谓了。选择没有了意义。生活无法继续。
不相信任何价值。活着仅仅是活着,行尸走肉。这是虚无。
看别人水深火热,酒池肉林,声色犬马、奋斗上进、胜利辉煌、卑鄙无耻等等,都视若无睹,不能拨动心弦。就像吃饭没有味觉,也从不饥饿。美食在前,也毫无意义。
活着像一棵树一样。
存在主义。
要批判形而上学,要批判世界、人生的蓝图。批判把知识的世界当作真实世界。但不能因为批判而陷入虚无。不能用知识来把握。必须承认有无限的世界,山外有山。。但不能用知识、科学来确定它。不能把唯物主义、宗教、科学、现代之类,等同于真实世界。2+2=4,世界不是“4”,不能用知识来把握。
一方面,要回到存在,此在,实践,当下、非理性、良知。另一方面,要活动的、想象的方式,承认有一个无限蔓延的世界。只能想象它,不能确定它。
我又用怎样的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