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网上一个清华学霸的采访视频。
记者问他:父母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他说:可能放任我自由地去生长,我妈妈是很反对,让我去“听家长的话”,很反对让长辈去跟我说“要听话”这三个字,因为,她会觉得“听话”只会变得跟他们一样,甚至不如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才能活得更加出彩,70后接近80后那一代人,是听自己爸爸妈妈话长大的,她不想让我再做那样的人,所以非常感谢妈妈。
我觉得优秀的人首先都很纯粹吧。我不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所以我有一点点格格不入……并不是贬低自己,因为不纯粹的人和纯粹的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看到的世界可能更丰富一些,他们能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略显单调,但他们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说:“天赋差不多,就是拼努力。”这句话肯定是不成立的。有的人就是可以花更少的时间,用更小的成本,做的比你更好。
“先天的天赋不足,可以用后天的努力去补齐”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可能我们社会,在改革开放过后,极致地追求效率,但是现在会好很多,需要非常快速的筛选出发展社会的一批人才,我们的评价体系略显单一,你的天赋很可能在其他领域,并不在传统的一个评价体系里面,所以不要自暴自弃,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里面,能找到自己天赋所在的那个领域,能更好的发光发热,也是非常不错的人生。
我觉得这个采访里,这个学霸总结的还是很到位,也很有独特的想法。世俗意义上来说,“别人家的孩子”,好像就得成绩优异,听父母的话,不做出格的事,循规蹈矩地学习和生活,做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但实际上,我也赞同“就怕你成为乖乖孩子”这个观点,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流水线上统一模子刻出来的“单一样子”,还是希望她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选择她最热爱的学科和专业作为她未来为之拼搏的事业,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春天到了,买了喜欢的风信子,生机勃勃,恣意生长,蒲公英的种子随风吹散,散落到天涯海角……让孩子像蒲公英那般自由地去生长,蜕变,成熟,也许也是对于他们最好的栽培和指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