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晚读书会上,大家衍生出好多有价值的问题,峰回路转又迂回环绕。我继续做一个探索,以抛砖引玉希望走的更深入。
A家长从书中分享肯定赞美的作用,并觉得自己需要多给到孩子。
B家长分享说自己对孩子很少表扬鼓励,觉得男孩子应该有所担当;即便有次摔伤的挺严重,当护士的妈妈仍然淡定处理,孩子不做声的承受过去。
有一线多年工作经验的C家长(职业:小学教师)认为鼓励赞美很有必要,分享了自己班上一个孩子,老师努力发现并放大他的优点,孩子从顽劣逐步变得阳光积极自信起来。
D家长又表示,我的孩子就喜欢表扬,我觉得老师表扬的够多了,我看他毛病多的很,在家肯定不能再表扬了……

哈哈,当大家畅所欲言时,欣赏不同观念碰撞真的很有趣。
我想补充的是:肯定赞美认同,是人格发展中必不可缺的养分,尤其是当孩子进入4-5岁,开始具备自我意识时,他非常需要的就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份外在的支持,由此他会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有价值,并更有信心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所以,这个养分,适当时候必须给。
如何给呢?这就需要先搞清楚不同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气质不同对营养的需求度也不同。于是就出现E家长说的:我们家老大和老二完全不一样,我就搞不懂了,都是一样教的啊。哈,那个让我们感觉舒服的孩子,正好气质与我们给的养分匹配;而那个让我们头疼的孩子,运气稍微差了点儿,和我们没匹配上而已。
F家长跟着疑问:我都搞不懂我家孩子啥类型,有时候像这样,有时候又像那样。
嗯啊!搞不懂是对的!因为真正能搞懂的只有孩子自己!
我们看见的表面不一定是他内在的真实。比如,我们会不自觉的引导孩子往激进型性格强化,因为激进型追求成就的目标感会让家长觉得安全;即便孩子呈现出来,那也不一定是他内心的需要;而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的忧郁,可能是他在因为你的焦虑而感到压力,事实上他自己或许对结果并不以为然。
所以,搞清楚很重要。现在搞不清楚也没关系,从尊重与接纳开始做起,慢慢去和孩子联结,打好稳定良好的亲子关系,再去探索自己与孩子的内在,去擦亮眼睛打开认知,慢慢或许就知道ta到底是楠木还是桂花啦。
送出“肯定赞美认同”这份礼物时,我们强调看见过程与行为,不是泛泛的夸奖“你真棒,你好懂事”,而是换成有同理心的看见性语言,比如“你能一个人去睡觉,很独立,妈妈也很省心”“你主动问候爷爷奶奶,他们看到你这么孝顺一定很欢喜”“摔的这么严重,你都能忍受,妈妈很心疼,又觉得你好勇敢坚强”。我在想,如果孩子能时常收到来自父母带着鼓励与欣赏的关注,他内心泛起的涟漪,会让他的生命之海更有生机活力。
如果缺失了,又会怎么样呢?他会带着这份期待长大,不断去向外求索,向外求证。这个不断证明的过程,可能会是一段心酸的人生。
想起会场有位年轻妈妈的自我介绍,她刚刚走入我们社群,联结并不多,但她分享说:我想,“独立富小孩”这个富,一定不只是物质的富有,而是还有不向外求的内心富足。

这份富足的内心,就叫心理营养!!!此篇是读书会其中一个启发点的梳理,正好顺着内容做个预告,“养育独立富小孩”父母成长学社正在筹划“心理营养”系列公开课,带领大家认识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帮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和绽放。
当下最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成长型学社,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如何不骄纵不惩罚的有效管教孩子”之正面管教系列公开课,即将呈现,敬请期待。
父母成长学社,愿意从“道”的引领,“术”的指导,细慢的陪伴中,和大家一起做学习型家长,从养育中改变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