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一诗,我在此道出一些自己得理解,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诗境
唐代杜牧的这首《清明》,描绘的场景真实清冷,让人感觉穿越千年回到了唐时的清明时节,身临其境。文字通俗易懂,用景语描绘出人物内心的情语,给人一种对“断魂”感同身受。
2、诗意
这首诗第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描绘出一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的画面,清明节气,春雨纷纷,大地被笼罩在春雨薄雾之中,潮湿清冷。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画面中人物的状态,路上的行人,轻掩衣襟,踩着湿漉漉的泥土,神情凄迷,目光幽怨。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描写的诗人的举动,提现的是诗人的内心。阴雨绵绵,也不适于踏青,又孤身处于异地他乡,这愁绪就像连绵的阴雨一样笼罩在心头。那就找个喝酒的地方,温一壶老酒,赏雨,浇愁。旁边正好有骑着老黄牛的牧童经过,上前打听一下哪里有酒家。
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传神地描绘出牧童的形象,牧童伸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也就是告诉诗人那里有酒家。
3、行人所指
我理解的“路上行人欲断魂”里的行人所指范围应该包含了旅人,祭拜的人,以及诗人自己。这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看似描写祭拜的人因为亲人的阴阳两隔而“断魂”,行旅之人因为孤独失意而“断魂”,实则也借他人写自己“断魂”的心境。这首诗时是杜牧从宣州赴扬州途径江宁时所作,诗人自己也是孤独的行旅之人,此情此景,有感而发。
4、杏花村所指
据《江南通志》记载,《清明》这首诗是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由宣州赴扬州,途径江宁(今南京)而作。诗中所指杏花村是江宁的一个村子,今位于南京秦淮区,原址位于今南京城西南隅,凤台山、花露岗南侧低丘地带。春秋战国时,毗邻长干里闹市区,为人烟稠密之地。南朝刘宋年间,杏花村以出售“金陵春”佳酿闻名于世,村内酒令飞扬,酒香四溢,时有“来到杏花村,不饮也醉人”之说。
由此可见,诗人杜牧也许是内心惆怅,正好途径“金陵春”佳酿的产地,心向往之,也就是他知道附近有酒家,又借问牧童杏花村具体方向位置,寻到酒家,美酒佳酿,烦恼自消。
以上,个人见解,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PS:配图来自百度搜索,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