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辞职了,在辞职的那一瞬间神清气爽,绷紧的神经变得如一块松饼蓬松而柔软,小A顶着大大的笑脸出门而去,在贪婪的享受了一阵慵懒惬意的生活之后,摆在小A面前的问题是职业生涯该何从规划,小A瘫坐在沙滩上,听着海浪一层一层拍击着岩石的声音,看浅蓝色的海浪卷起漂亮的弧度,小A的目光从海浪移至广阔无边的天,身体不管不顾的后倒了下去,“我,到底该做什么呢?本行做了几年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小A碎碎呢喃着,都说青春是迷茫的,每当自己看不清脚前的路,每当自己看不清自己而愤怒到抓狂时,小A都苦笑着安慰自己没关系,我迷茫至少我还青春着。而年龄大步大步的迈向前头,偶尔会回过头来嘲笑自己。
为了找到自己所爱之事,小A没有少下功夫,即使看心理学书自己给自己治病,又在网上做着各种各样的性格职业测试,得到的往往是片刻的豁然开朗,稍过片刻统统被内心的感觉推翻,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空虚感。关掉电脑,小A准备去超市买点吃的填饱这跟着她受罪的胃,途径一家乐器店,小A被古典的琵琶声吸引,深深发觉自身典雅的气质被挖掘,“真好听,好想学。”小A一脸陶醉的模样,路过广场时,看见一群年轻的少女在排练性感又帅气的爵士舞,小A随即被曼妙的身影吸引,感觉身体内部有一个小小的自己在跟着她们激情舞动,“好想学。”小A的眼睛泛着光,随后眼神开始变得黯然,小A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没少学过技艺,古典舞、书法、绘画、围棋。可最后都无疾而终,没有任何一项是非常精通到可以说是自己专长,每个教过小A的老师都深表痛惜,都劝她把这种爱好深造下去,因为小A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更方面都非常强,但小A还是选择了放弃,原因很简单“琢磨透之后没有太多意思”。用父亲的话来说小A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半桶水”想到这些小A 开始逼迫自己做决定,不再如此”滥情“学着做一个”专情“的人,毕竟专情的人在这世界才会得到欣赏,小A开始在脑海里把她感兴趣的事物一次排列,选出最爱的一件事情并为之奋斗,用一生做赌注。当她把自己喜爱的事情都罗列出来之后,却无从在队列里划掉任何一个,因为她每一个爱好都喜欢,却没有唯一的最爱。“上帝给我关了一扇门,却给我开了无数扇窗!”小A失落的只在超市随便买了一盒方便面。
回到家,打开电脑,偶然间看到艾米丽瓦普尼克关于“多重潜力者”的演讲
从小我们就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之后想干什么?”小孩子总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想当科学家”比如“想当舞蹈家”但是所有不同的答案都只有一种答案,不可能回答“想当科学家和舞蹈家”这样的混合答案,在孩童时期我们就被教导选择和取舍,可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一生都心无旁骛这个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被过度浪漫了,这种命运论或者命中注定的职业的概念,意思就是我们一生中都有一份命中注定的伟大事业,我们需要找到它,并为之奋斗一身,但如果你不是这样的人呢?
人们很容易把多重潜力者视为一种局限或者痛苦,需要克服。
但多重潜力者是有一下三个优点:
1、产生创意,从结合寻求创新。
多重潜力者第二个优点:快速学习,当多重潜力者多某项事物产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的投入,勤于实践,他们习惯当初学者,因为过去他们当个无数次初学者,不怕害怕尝试新的事物,勇于走出舒适区,除此之外,很多能力在很多学科都是相通的,将之前所学用于新领域,而不用从零开始。
多重潜力者的第三个优点:适应性,也就是说如果有需要你能变成任何角色,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想要在21世纪获得成功,适应性是一项重要的技能,经济界的变化如此迅速且无法预测,那些能根据市场需要进行调整的个人和公司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实际上,一些顶尖的团队就是由专家和多重潜力者搭配组合而成,专家可以深入了解,实践想法,而多重潜力者可以为项目带来更广泛的知识支持,这是一种美妙的合作,但我们 自己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天赋来规划与之相应的人生和职业,不幸的是,多重潜力者往往被要求成为团队中的那个专家。
最后用让小A豁然开朗的艾米丽瓦普尼克这一段话结尾:接受你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你是专家型的人就用尽一切办法,成为专家,但对于多重潜力者们,包括刚过去的这十二分钟里刚刚才意识到自己是多重潜力者的人,接受你的众多爱好,保持你的好奇心,探索不同领域的交叉地带,让真实的自我去引导我们,去过更快乐,更真实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多重潜力者,这个世界需要我们。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