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这句话强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其实习惯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着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份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
初中学生正是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紧紧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努力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孩子将会终身受益。那么初中生应该具备哪些重要好习惯呢?
第一,首先要养成一个读书的习惯。未来淘汰的不是没有能力的学生,而是,不会读书的学生。据一些专家预测,将来的考试试题题量会特别大,好多学生因为做不完试题而考试失败。
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不错呀,为什么进入初中就成绩提不上去了呢?调查发现,这些孩子都是因为读的书少,阅读理解能力差而造成了成绩大幅度的下降,由此我们明白了读书有多么重要。
要看书,还要要求孩子一定要拿着笔,看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圈点勾画,自己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痕迹。
作为学生,读书一定是想从中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的,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要有收获的。
读完一本书再从头翻一遍,把重点再读一遍,把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如果有突出的感想体会,还可以写出读书笔记,这样一本书才算看完了。
书看完之后还要善于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复述书中的内容,没付出一次就是一次复习,这个习惯,坚持下去会对孩子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个好习惯就是养成主动提出问题的好习惯。有一本书的名字叫《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我记得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重要,孩子能提出问题,那就说明孩子学习用心了。
其实不少学生是勤于思考的,但是有一些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女生也可能是虚荣心比较强,男生也可能比较虚伪,造成了不愿意提出问题。
有的孩子没有养成爱提问问题的好习惯,他们的作业就做不好,要么乱写答案,要么抄其他同学的作业,要么借助于手机学习软件,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会越来越多,成绩自然会越来越差。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鼓励孩子,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特别是一定要把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不断反思,不断解决问题,孩子的成就感也会不断的得到提升。
当然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自信心也会更强,从而增强孩子在同学们之间的微信,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孩子不断的健康成长。
第三个好习惯就是及时的整理知识的习惯。我们大家都知道,同样粗的竹杆和木杆,竹竿比木杆起结实,就是因为竹竿是一节一结的,正是因为这一结造成了竹竿特别结实。
我们作为学生一定要养成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每天都应该有每天的总结,每周有每周的总结,每月有每月的总结。这个总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个是知识点的总结,二一个就是习题的总结。
知识方面的总结主要是侧重复习记忆,把知识穿成串儿,系统化掌握知识,为我们做好习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习题的总结一方面我们要总结我们做过的错题,另一方面我们要总结我们做过的典型的习题。其实每次考试大多学生都会因一些非智力因素或者一些智力因素而写错的题。
如果考后分析完试卷之后,我们把每次的考卷上的错题用一个错题本把它归类汇总起来。找出错因,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再做一些类似于错题的习题,这样既巩固知识又进行了巩固练习,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很难再出错了。
但愿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多提醒并引导孩子。把每次做的练习题或者是考试卷上的错题进行分类汇总,吃一堑长一智,相信孩子只要能认真的总结,下次再犯是很难的。
第四个好习惯就是一定要养成一个自己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我们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变老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的作用。
课堂45分钟,老师讲课的时间很少,要让孩子能讲的讲,能写的写,把主要课堂时间还给孩子,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
如果孩子不预习的话,老师讲的精,大多都是讲一些典型的问题,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易错点,或者是易混点,如果孩子没有预习的话,那么孩子听起来就很费力,甚至会听不懂。
有一些后进生进步很快,秘诀也是因为自主预习的结果。通过自己自学,形成了一个钻研的习惯,也就是自己主动学习的习惯,主动赢得一切。
不再是原来的被动的接受别人的东西,自己学进去了,自己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自然学习效率就高了。
除了以上这些好习惯以外,当然还有一些好习惯,也是孩子们应当养成的。比如每天记日记的习惯,每天都要定计划,按计划规划自己时间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等等。
既然好习惯能够成就我们一生的命运,不管是老师不管是家长,我们都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协助孩子成长成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