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盼着盼着,春天就来了。是风吹来的?是雨送来的?都不是,我想应该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出来的。何以见得?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在其《汉宫春·立春日》中就写道“春已归来……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今年2月3日立春,春一到,人间又将是一片新天地。且品辛稼轩此词以过节,走进时代的春风里。
辛弃疾的词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我的译文
春天已经回到人间了,你看美人们的头上,用彩绸剪的春幡已在随风摆动了。而风和雨平白无故的,却不肯把冬日的余寒全部带走。去年从北方飞到南方过冬的燕子,估计它们今天晚上还是会回到西园栖息。连黄柑酿制的腊酒都还没有办理,更何况用于迎春的五辛盘。
东风真好笑,从今天就开始忙于让春梅盛开,让垂柳绽绿,再没有清闲的时候。等到真闲了的时候,它又仿佛到我镜子里,让我容颜变老。我的愁思像连环一样连绵不绝,请问谁能为我解开?我最怕看到花开花落,看到去年塞北飞来的大雁比我先回到北方的家园。
词人简况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一生力主抗金。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在金侵占中原的时期。21岁参加抗金义军,之后归南宋。先后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题材广泛且多用典,多写复国大业,倾诉爱国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之情,也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来因受主和派排挤和打击,在江西带湖一带隐居。据著名宋史学家邓广铭考证,辛弃疾此词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作者寓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当时已成家,妻室是抗金人士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范如玉。
词作赏析
此词的标题即已点明写的是立春日,标明时令。
上阙第一句,写到了立春这一天民间的变化,姑娘妇女们头上都戴着春幡。美人在这里泛指姑娘和年轻的妇女。“春幡”一词见于南朝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春幡”又称春旗,旧俗立于春日或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于首,以示迎春之意。此俗兴起于汉代,到唐、宋时期更盛,制作更为精巧。
第二句,写初春季节乍暖还寒。“无端”意思是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辛弃疾填这首词时,南宋已定都杭州临安,浙江一带在刚立春的时候还比较冷,不要说北方地区还在大雪纷飞,南方有时也还有冰雪。本来是自然现象,这里把风和雨拟人化,说风雨不肯把冬日的余寒全部带走。
第三句,表面写燕子回西园栖息,实写自己对故国的怀念、对山东老家的怀念。“西园”位于北宋都城东京、又叫汴京,即现在的开封,是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的地方。北宋时期曾有驸马都尉王诜邀请苏轼、黄庭坚及日本僧人等,在西园游园集会,史称西园雅集。词中的西园应是虚指,辛弃疾写这首词时南宋已定都在临安,词人写南来的燕子到西园栖息,隐含着他的故国之思。
第四句,写虽然到了立春,却没有心思准备过这个节日的东西。“浑”在这里是“全、都、皆”的意思。“辨”字在古代同“办”,在《周礼·考工记序》“以饬五材,以辨民器”一句中,是“办理”的意思,在杨万里《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的“道是诗坛万丈高,端能辨却一生劳”诗句中,则是“花费”的意思。“辨”在辛词中之意应为前者。
“黄柑荐酒”,即黄柑酿制的腊酒,用于在立春日互献致贺,“荐”是进献、祭献的意思。北宋词人周邦彦的《花范·咏梅》有句“将相见翠丸荐酒,人在空江烟浪里。”南宋诗人戴复古的《沁园春》有句“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其中的“荐”字都是同一个意思。“五辛盘”又叫五辛菜,《本草纲目》中有记载:“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如果说上阙主要写时令中自然的景物和人们迎春过节的情况,那么下阙则主要抒发忧国思乡的感慨。
第一句,承接上阙,从东风写起,大地将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却笑”一词,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这与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中的“却笑”是一个意思,就是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看某样事物,“却”表示轻微的转折。“薰、染”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春梅盛开和杨柳披绿说成是春风的作用,这两个字很有感染力,极写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致。
第二句,这句在上句的基础上来个大转弯,从写景物跳转到写人,在春天里春风很忙,而当春归去,人却渐渐地老了,巧妙地写光阴催迫,韶华易逝,人生短暂。“朱颜”一词多见天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中有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指年轻的容貌。这句借写春光易逝,感叹季节更替、岁月蹉跎。
第三句,写词人对国家遭难、自己有家不能回无限愁思。“愁”字在古诗词中特别多,文人皆多愁善感,李清照的《武陵春》中有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南唐·李煜《虞美人》中有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解连环”是一个词牌名,这里是用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后来用“解连环”指解决难题。此句是反问句,中原沦陷、国难当头之际,百姓流离失所,大量北人南迁,居无定所,前景堪忧,谁能不愁?
第四句,写词人见花开花落、南雁北飞会触景生情,倍添愁绪。花开花落,雁来雁还,春秋易逝,雁南来还可以北返,而人呢?朝廷的主和派当权,词人自己抗金的主张得不到采纳,他看不到收复中原的希望,对像他这样南迁的北人何时得返家园深感忧虑,对国家命运忧思如焚。
结语
纵观全词,辛弃疾上阙侧重写景,下阙侧重抒情,由描写立春的景物变化,到无心过节、朱颜易转,由伤春写到对人生漂泊、家国沦陷的感慨,寓情于景,以景消愁,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寄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辛弃疾的词以豪迈沉雄见长,这首词却写得细腻婉转、含蓄蕴藉。
立春之际,笔者再次品读辛弃疾这首充满家国情怀的千古名词,深感词作韵味无穷,意涵深远,领悟到其中彰显的忠贞爱国精神和时刻想着为国立功的思想,对当今的我们具有鲜明的启示意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不禁想到,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辛弃疾那时那般弱小的南宋,但要达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任重而道远,还有赖于全体中华儿女继续奋发努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疫情之下,让我们提振信心,共克时艰,凝心聚力,团结奋斗,迎着新时代的春风,昂首阔步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