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把暑气拧成一股绳,缠得人透不过气。清晨推开窗,热浪便裹着38度的高温扑面而来,连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明明白露已过快到秋分了,却还是热得比盛夏还要张扬。这样的天气里,心里揣着事儿,倒也没心思抱怨炎热,今天还有些事要处理。
先去医院复查下心电图。医院的走廊总是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人们或焦虑或平静的呼吸,显得格外安静。做心电图时,冰凉的电极片贴在胸口,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像在悄悄叩问身体的状况。结果出来,医生指着图纸说还是有些问题,心肌供血不足,建议做个颈动脉检查看看有没有斑块。我连忙说之前已经做过了,一切正常。医生点点头,说要是还不放心,就去大医院心内科做个CT进一步检查。我应着,心里却松了口气,想着先观察看看,真有必要再去也不迟。走出医院,阳光更烈了,可心里的一块小石头暂时落了地,倒也觉得没那么燥热了。
然后要去文体中心,把整理好的《临湖风》送过去。《临湖风》是本地几位文学爱好者一起办的刊物,满纸都是对传统文学的热爱,字里行间藏着烟火气与诗意。和大家碰面后,话题很快就聊到了传统文学的现状。都叹着气说,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得这么快,手机又成了人们离不开的“器官”,快节奏的生活里,没人愿意花时间静下心来读一篇长文、品一首诗了。只有我们这少数人,还揣着对传统文学的情怀,想把这份文化好好保留下来,可太难了。“要是能有领导支持,或许还能走得远些,没人支持的话,说不定哪天就办不下去了。”话里的无奈,像一层薄纱,轻轻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我听着,也跟着感慨,是啊,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慢下来的传统文学,就像角落里的花,要绽放,需要太多的呵护。
从文体中心出来,想着家里还有些新鲜的菜,便决定回家多烧几样,给爸爸送过去。到家后系上围裙,厨房里很快飘起了饭菜香,虾仁肉圆、清蒸青鱼,冬瓜,青菜,都是爸爸爱吃的家常味。装好菜,给爸爸送过去,问他要不要一起去护理院看看妈妈。虽然热,但爸爸的声音很爽快:“去!”
开车往苏州去的路上,风从车窗吹进来,带着些许凉意。护理院的环境很安静,妈妈住在三楼,看到我们来,眼睛眨了眨。和照顾妈妈的阿姨聊了会儿,反复拜托她多费心,阿姨笑着说放心,会把妈妈照顾好的。我走到窗边,忽然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一棵栾树长得枝繁叶茂,快够到三楼的窗户了。黄色的小花一簇簇的,风一吹,便悠悠地飘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星星;树枝上还挂着红色的小灯笼似的果实,衬着头顶的蓝天白云,格外好看。
把爸爸送回家,又给他包了些小馄饨,让他之后煮着吃。回到家时,老公正对着电脑发愁,原来他要做会计信息采集,准备继续教育。我坐下来帮他一起弄,才发现今年的要求格外严格,需要上传的资料照片一大堆,身份证、学历证明、工作证明,每一项都要调整尺寸、核对信息。折腾了好半天,终于把所有资料都上传完毕,却被告知需要等待审核,只能先暂停。看着电脑屏幕上“审核中”的提示,我们相视而笑,吐槽着这繁琐的流程,却也只能耐心等消息。
一天的时光,就这样在忙碌与琐碎中过去了。从医院的牵挂,到文体中心的感慨,再到照顾家人的温情,最后是处理琐事的无奈,像一串珠子,被暑日的阳光串在一起,平凡却又真实。或许生活本就是这样,有担忧,有感慨,有温暖,也有琐碎,可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才构成了最真切的烟火人生。窗外的栾树依旧在风中摇曳,黄花红果,蓝天白云,想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心里便又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