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他们今天发了一篇文章,目前阅读量已经突破10W+了,题目是物理定律告诉你,天下有情人终将分手!
我在想他们怎么可以如此煞风景,作为学术权威的恶趣味?觉得很有必要借着这个势,来探讨一个更毁三观的问题——潘金莲到底是不是坏人?
首先要说的是,虚构故事里的她真的很坏,在这里我也不想为这个人物平反,施耐庵和兰陵笑笑生联手将她打造为名声最差的女人,且不说跟那些享有贞节牌坊的女子相比,就算是跟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这些同样来自小说的饱受争议的妇人相比,她也是独秀于林的那一个。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希望通过她这个非常典型的特例,去探索人性中的美丑善恶,看一回并不荡气回肠的“坏蛋是怎样练成的”。
之前文章提到过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受制于各自所处的生存结构,潘金莲的生活环境也决定了她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穷人有一种看起来很匪夷所思,但的确是他们规避风险的手段——多生孩子。潘家也不例外,她在家里排行老六,生来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长的稍微大一点被卖到大户人家做丫鬟,然后经历了很多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先是嫁给武大,然后和西门庆联手害死武大,嫁入西门家后又开始面对妻妾之间的“权利之争”,待西门庆死后,最终被报仇的武松剖肚剜心而亡。
如果说前面害死武大,是怕武松知道她偷情消息怪罪于她;那后面蓄意养猫惊吓小官哥儿,甚至最后行淫害死西门庆,就完全是自私自利的行为。虽然可以归结她杀人的动机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可那些人性的恶,在她年幼的心灵就种下了。不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小的种子在她心中开始开枝散叶,外在展现出潘金莲愈发歹毒而已。
如果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不得不感叹潘金莲的需求境界,她不要什么社会认同,不要什么自我实现,基本都围绕着生理和安全的需求,突然灵光乍现也给我产生了疑问,难道没有追求的人就会作恶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西门庆,西门庆这个人,的确是有点本事,在行商和攀附关系上的手段上真的有够一绝。就拿送礼来说,上上下下打点的滴水不漏,八面玲珑的他也寻到了朝廷里蔡京这样的大靠山。借由靠山的关系,还谋到了不小的职位,可以想到,借由这些他又做了多少坏事。
这么看西门庆的恶比潘金莲有过之而无不及,潘金莲顶多对威胁她利益的身边人下黑手,西门庆可是为祸一方,鱼肉百姓。所以,需求的高低并不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善恶,甚至可能破坏性和需求度还成正比。
其实,潘金莲嫁给西门庆也不过是为了寻找一个依靠,也想追求依附和归属感,也想到达第三个需求层次,也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可惜,她选择的是一个比她更坏的人,一个无数次摧毁她心中信念的人。她们两个人所谓的“爱情”,始于肉欲,却止于心灵。始终无法在需求层次上再突破的潘金莲,选择了跟西门庆拼个鱼死网破。
恶人自有恶人磨,一点也不假。基于故事案例出发简单分析了潘金莲和西门庆恩怨情仇,西门庆对潘金莲可能从来就没有超越肉体上的爱,最终意识到真相的本来就偏激的潘金莲只能去做人神共愤的事。
潘金莲很坏,她坏在在那个时代里的不合时宜,胆大妄为,坏在她性格刚烈,睚眦必报。时代自有它的局限性,可人也要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勇于挑战权威虽然应该被鼓励支持,但却不应该支持那么来自于感性的挑战。
本文受启发于:
1.高晓松脱口秀《晓说》
2.兰陵笑笑生所著《金瓶梅》
3.还有2.14这个所谓的“情人节”
17年底就打算开始写关于《金瓶梅》的文章,当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关于西门庆的发家史,一个是他和李瓶儿的爱情故事。之所以不用施耐庵的《水浒传》,因为梁山好汉的见义勇为实在是太猛烈了。如果有机会我来谈《水浒传》,可能也不会太多关注武松,除非以后写到金庸的《连城诀》,会把同样的故事拿出来晒一晒再放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