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珠峰大本营
绝大多数的私家车不允许再往里走。
这里是被圈起来的偌大的停车场,征尘漫天,大好晴天,感觉有些燥热。
门口停着几辆驶向大本营的摆渡车,上下的人很多。
和众人一样,听好车,就赶紧在门口购买摆渡车的车票,这里好像没有减免车票的政策,我寻了半天寻不到。
买好车票,拿了必须携带的物资,因为要在一号营地过夜,听闻温差较大,夜里看星空,早晨看日照金山,保暖的衣物要带。
晚上住帐篷,没有早饭,果腹之物也要带,太多了不方便携带,并且第二天中午就要返回。
这段摆渡车,虽然花了钱,却省了油,返回的路程不用太担心,凡事都有两面性,几乎没有绝对,祸福所依,一切都以平常心面对,生活自然会有很多乐趣,旅游本来就要身心愉悦,总是紧张兮兮,确实没有必要。
一直都是单向来回车道,依然不难走,中巴车坐二三十个人,一路奔驰。
河谷宽了自然就成了坝子,这里有隔壁,也有田园。
远山峻拔,近岭突兀。山谷间有有郁郁葱葱的林木嘉禾,也见村庄,几户人家,篱落疏疏。
对于一个旅行者,这里的一切都是这样的恬静优美,但身居大山,远离城镇,自有其无奈。
我是一个从农村走进城市的人,最知道贫瘠对于人的约束,祖祖辈辈挣扎反抗了几辈子,都是为了摆脱农村的枷锁。
这贫瘠和枷锁,或者是因为真正的贫穷,或者是因为山阻地约,或者内心的向往和渴望。
不是我不爱故土,故乡有我的恩爱情仇,原来详尽一切办法离开的地方,是老年之后极力归属的地方,人就是如此,这是一份情感。
我感叹这里的美,也看到了这里的比赛,也许那一堆矮屋中有向往北京的梦想,也许他们中的人和天空盘旋的雄鹰一样,自由的翱翔。
前程都和归途一样,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
一切都是未知,新鲜和刺激,让自己很激动,未来终究会来,再见不一定会见。能让自己自由的时候多走走多看看,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好不容易来一次,下辈子不一定会成为生物,何况是人。
西落西山,到达终点,此次的目的地,也是旅行的终点,一号营地。
其实这西山就是喜马拉雅山脉,已经身在此中了,面前,山洼里,一片黑色的毛毡帐篷,其中一个就是的今晚下榻之所。
毡毛帐篷里面很暖和,空间也很大,一圈通铺,和东北的炕很相似,能睡十多个人,其中五个位置就是我们一家人的。
中间升起来火炉,火炉周围是餐桌,上面摆满了糖果,还有酥油茶,青稞饼。
这片帐篷也组成一个村落,或者是集市,来来往往的客人,主人家热情招待。
天还没有黑,我们放下行李,迫不及待的出来寻找珠穆朗玛峰。
道路还没有尽头,前面的却封堵了,这里形成热闹的聚集地。
打探顺着路再往前近百公里就到达珠穆朗玛峰山脚下,这里条路也可以到达尼泊尔。一般的旅行者这里就是终点。
这片帐篷也是临时之所,大雪封山,主人家都会撤出去,生意也只做一个夏天。
周围没有树木,低矮的灌木也很稀奇,周围的山,很松散,目光所及,好像没有任何自然的绿色。
不过,帐篷覆盖之道,却能寻找到青色,还有花朵,这些高寒植物的生命力令人赞叹。特别是一个旁边一块巨大岩石上一簇植物,开出簇拥的,白色花朵。
帐篷西北方,道路转弯处,很大一片相对平缓之地,乱石嶙峋间一块巨大石碑,写着珠穆朗玛高程测量纪念碑,高度为8848.86米。
山谷的夹缝方向,正是世界最高峰。
来时的路顺着山谷继续延伸。
这个回头弯左边是一个球场大小的平台,是看雪峰最佳场所。道路右手边一块半圆形大石,上面写着5200米海边标识号,这一位置,目测和营地帐篷在一水平线。旁边树立此生必驾318的木牌,这一片都是网红打卡地。
道路两边因为落差才有这个回头弯,这一片汇集着住所,零星的商品兜售,司机家开进来的很少,摩托车倒是不少,走到这里就停下来,因为回头弯也是道路尽头的分界线,再往里就不让车辆进入了,前进的行人也几乎没有。
第九节 绒布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