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小时,总计888小时,第858日
阅读《佛学概论》完毕
禅定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回想一下佛陀就是在禅定中证悟的。佛陀结跏趺坐禅定的形象(见下页图)是佛教艺术中最为盛行的主题之一,也在时时刻刻提醒人们留意禅定和明心见性之间的密切联系。事实上,佛教所有部派都把禅定看作通往证悟的正途,禅定主要体现了作为宗教的佛教所具有的“经验”维度。
佛陀之前几个世纪,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兴趣逐渐高涨,其结果就是经典《奥义书》的结集。这些经籍尝试去解释内在灵魂和存在的宇宙基础之间的关系,并且描述了种种神秘技巧,据说可以通过这些技巧,达到梵我一如。
禅定和上述状态的主要区别在于受控程度以及体验深度和持久度的不同。禅定完全没有副作用——这就跟吸毒完全不同了——更不会“走火入魔”,其好处却是日积月累和持久的。清醒的时候,意识不断地出入恍惚状态。有人在出神时受到打扰,就会有神游“别境洞天”的感觉。禅定的目的并不在神游“别境洞天”,而是在此时此地,故须完全清醒自觉。
在禅定的高级阶段,主要的身体功能逐渐减弱,呼吸几近停止。研究表明,此时大脑出现较多阿尔法波,意味着一种松弛的创造性状态。这时会出现许多异常感觉:通常有光感,还有四肢轻盈或漂浮的感觉。在禅定的高级阶段,据说通常由清醒意识所屏蔽的心灵的自然纯净状态终于显露无遗。意识在这种状态下,就像可以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制作成为奇珍异宝的有韧性和延展性的纯金一样。这种情况下的能工巧匠其实就是禅定者本人,一旦进入意识的深层状态,也就具备了重新塑造自己的能力。
至今为止,佛教已经向西方呈现出诸多不同的面貌。最能吸引广大信众的首推禅宗,二战后禅宗开始在美国广为流行。许多美军士兵在驻守日本的时候接触到了日本文化。禅宗在美国很受欢迎,禅宗强调自然而然、见素抱朴以及个人直接体验的做法与战后美国的文化潮流一拍即合。禅宗的反偶像崇拜和反权威精神也吸引了 20 世纪 50 年代“垮掉”的一代和 20 世纪 60 年代的“嬉皮士”。那些试用迷幻药和其他致幻剂(如墨斯卡灵)的人,经常借此寻求一种“灵魂出窍”的体验,以为所谓证悟亦当如是。
藏传佛教与禅宗的风雅和素朴大不相同。藏传佛教的礼节、符图、仪式等等,都能够激发出一种强烈的心理感觉,即鲁道夫 · 奥托所谓“敬畏而又向往”的宗派激情,或对超自然事物和神秘怪异本质的领悟。通过念诵真言,铺设放置曼荼罗、神秘符图、仪典法器、香烛烟火以及鼓号铙钹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声响来激发这种宗教激情。经过一系列等级分明的引入仪式,教义逐渐得到揭示。